明光芡实
生长特性明光芡实是一年生水生植物,成熟期8至9月份,10月中旬采收。广布于东南亚。中国中部、南部各省均有产,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果实可食用,也作药用。
喜温暖水湿,不耐霜寒。生长期间需要全光照。水深以80-120厘米为宜,最深不可超过2米。最宜富含有机质的轻粘壤土。在长江流域一带,4月上、中旬,当气温升至15度以上,种子在浅水中萌发,约经20-30天,即可长出定型圆叶。
形态特征明光芡实果壳呈暗黑色,果仁乳白色。根须壮,白色。根壮茎短缩,叶从短缩茎上抽出,初生叶箭形,过度叶盾状,定形叶圆形,叶面绿色,邹缩,光亮,背面紫红色,网状叶脉隆起,形似蜂巢。花单生,蓝紫色。萼4片,披针形,绿色,剌密聚。雄蕊多数,花药内向,外层雄蕊逐渐变瓣。浆果球形。
实用价值园林用途芡实为观叶植物。在中国式园林中,与荷花、睡莲、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芡实种仁可供食用、酿酒。根、茎、叶、果均可入药。外壳可作染料。嫩叶柄和花柄剥去外皮可当菜吃。全草可作绿肥,煮熟后又可作饲料。经济价值2008夏,明光市涧溪镇官山七里湖境内2000多亩芡实、菱角喜获丰收,可产芡实、菱角2万公斤,收入10多万元。从8月初,四方客商纷涌官山村附近内沿湖岸,抢购成品。[1].食疗价值它味甘、无毒,功能滋养强精、收敛,具镇静作用。主治遗精白浊、小便失禁、带下、泄淀、腰膝痹痛、神经痛、关节炎。《本草经疏》云:“芡实、味甘、气平、无毒,补脾因固精气之药用也。”《本草经百种录》更论述道:“芡实,质黏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于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性平、味甘涩、无毒,人脾、肾经;
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利湿健中之功效;
主治腰膝痹痛,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等病症。
应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经常性腹泻:芡实散30克,加白糖适量调匀,加水煮成糊状服,每天3次,连服10天。
古药书中说芡实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它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是秋季进补的首选食物。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主产于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区,其他地区亦有产。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生用或麸炒用。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白带多、肾亏腰脊背酸的妇女、体虚尿多的儿童、小便频数的老人、遗精早泻者、慢性腹泻者、慢性肠炎者;
2. 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营养价值1. 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
2. 芡实可以加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实验证明,血清胡萝卜素水平的提高,可使肺癌、胃癌的发病机率下降,大大减少癌症发生的机会。
食用做法
1. 吃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
2. 芡实与鱼头同食,还有健脑效能,可以治疗神经衰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