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连四纸制造工艺技术
连四纸的原产地在铅山县。明高濂《遵生八笺》把“铅山纸”列为元代“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数处记载了铅山造纸,对铅山纸品——连四、柬纸等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

铅山连四纸产地分布在武夷山脉的南、北麓崇山峻岭之间。鼎盛时期有2000余张纸槽。
连四纸的原料是毛竹的嫩竹竿,即于立夏前后嫩竹将要长出两对芽叶时砍伐取用。纸料需经几个月日晒雨淋而自然漂白。生产周期一年。制造技术关键一是水质,二是配药。纸质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有隐约帘纹。防虫耐热,永不变色,“寿纸千年”。旧时,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连四纸对于传播中华文明发挥了极大作用。书画家、鉴藏家的字画、印谱、拓本等不朽佳作依托它得以传世。
连四纸自然天成,靠手工操作,凭经验驾驭。虽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但是技艺传承,自有规律,自成体系。连四纸技艺是历代造纸工人长期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既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又难以完全用现代技术所替代,弥足珍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