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三医院
简介长沙市第三医院的前身——德生医院由德籍医生安德生于1923年在小型诊所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定址学院街;1952年,医院改名为长沙市工人医院,定新址于劳动路磨子山(即现在的劳动西路176号);

1957年,医院正式更名为长沙市第三医院。
历经八十多年奋斗和发展,医院已建设成为省会长沙一所环境幽雅、实力雄厚、专科齐全、医风淳良,集医疗、保健、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非赢利性大型综合三级医院,系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三临床学院,省、市、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湖南省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指定医疗单位,工伤保险定点医疗单位。
医院规模医院占地面积58亩,开放病床近1000张,在职职工920多人,拥有副高以上技术人员近90名,博士、硕士50人,分设5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主要临床科室有: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内分泌代谢病科、肾内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老干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皮肤性病科、麻醉科、康复理疗科等。其中骨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为长沙市重点专科。
医院现代化的门诊大楼、急救中心于2003年投入使用,成为医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外科医技综合楼于2007年全面投入使用,医院引进奥地利政府300万欧元贷款购置医疗设备,拥有西门子40排螺旋CT、菲利浦悬吊式大C臂、数字胃肠机、GE“730”专家版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合脉冲碎石机等一大批医疗设备。
1983年,医院在市级医院中最早建立了老干病房;1990年,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992年,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肾脏移植手术;1999年,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建立信息网络系统;2002年,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角膜移植手术;2004年,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为全面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院领导党委书记 王南华
198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主攻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历任望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长沙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长沙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长沙市中心医院筹建办副主任。2000年长沙市中心医院成立后任副院长,2004年任党委书记。2005年任长沙市医院投资管理中心主任,长沙市医院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8年8月起任长沙市第三医院党委书记。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在单病种管理、医院建设的理念更新与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院长 张先家
198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学院)医疗系,主攻心脏、肺、食管、纵隔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医院荣誉“市级文明单位”
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长沙市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示范单位
长沙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
先进基层工会
消费者信得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