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芝
1.艺术家张瑞芝张瑞芝[1],男,号石丐,晚年别号皆空。从文盲到著名的雕刻艺术家“双契轩”竹刻的创始人。江苏无锡人。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出生于搬运工人家庭,父亲是无锡北门长安桥堍的码头搬运夫,母亲在桥头摆小菜摊。16岁时到上海,在碑帖店当学徒,接待顾客的过程中,他渐渐识了些字,也懂得了碑帖中的书法、金石篆刻。一个寒冷的冬夜,张瑞芝从小店阁楼的地铺上爬起身来,将马桶当作书桌,凑着微亮的油灯,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刻印生涯。刻苦自学金石篆刻、碑石镌刻和竹木雕刻。青年时代在江浙一带的官府及私家园林雕刻碑石、书帖、匾额、板对等,因技艺精湛,颇具声誉。 当时,苏州的周之礼,擅长在竹折扇的大骨上精刻金石文字,有人把他的竹刻拓印下来,张瑞芝被这些奇异的竹刻拓本深深吸引,他离开碑帖店,来到苏州拜周之礼为师,埋头学起竹刻来。 他篆刻宗法浙派邓石如,尤精铁线篆。1913年,张瑞芝在上海开办“慨吾庐”印社,结识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张大千、沈钧儒等书画家,过从甚密,在雕刻艺术上常常得到他们的指导。曾将《十二金钗图》勒石付印,张氏视之为珍品。张瑞芝精心研制的隐鹤印泥尤为金石书画界推祟。日本国首相犬养毅托人购得一缸,用后大加赞扬,曾回赠镀银铜盘,以表谢意。张瑞芝年少时还从清末竹刻名家周之礼学刻竹,尽得其艺术精髓。张善摹刻古金石文字及泉币、鼎彝于扇骨、臂搁之上,残缺锈蚀之状维妙维肖。他雕刻书画扇骨,运刀纵横自如,苍老劲拔,气韵高古,为收藏家珍爱。一二八事变后举家离沪回锡。先在新生路,后在无锡复兴路开设“双契轩”印社。当时江浙沪的政界、文化界名流,都慕名前来定制印章、竹刻精品及碑石、墓志。1978年病逝,终年93岁。留有《石丐印存》3册。[2]双契轩的第二代传人是张瑞芝的女儿张契之,第三代传人是张契之的独子乔锦洪。[3]
2.革命烈士张瑞芝人物简介张瑞芝(1918-1950),又名张奕明。广东省普宁市燎原镇泥沟乡(泥沟村)人。革命历程1936年4月参加共青团。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同其丈夫方泽豪以教学为掩护,积极从事革命工作。
1945年接受党的派遣,前往台湾基隆中学任教,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1949年间,由于叛徒出卖,夫妇同时被捕入狱。不久,方泽豪在狱中病逝。张瑞芝备受酷刑而坚贞不屈。翌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基隆市,时年32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