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指角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棘指角蟾

Megophrys spinatus Liu et Hu

分布在四川、广西和贵州等我国南部地区。

体肥短。头扁平、头长略小于头宽。颊部垂直。吻棱显著。鼓膜为卵圆形,舌梨形后端具缺刻。内鼻孔内侧有"V"形犁骨棱,无齿、末端亦不膨大。体背满布细痣。头侧和上颌缘的痣粒有黑刺;头背部后方有 “V”形肤棱,起自眼硷后方。体侧及股后有分散疣粒;胸侧及股后各有一对浅色圆形腺体。腹面皮肤光滑。背面棕褐色,有黑色斑纹。两眼间有一空心倒三角形斑,向后至肩脾部有一黑色"V"形斑;背中部斑纹周围有浅色纹;四肢上黑色横纹隐约可见;体躯腹面有对称云斑。

栖息在海拔800-1800米高度的山谷流溪里,常在溪边草丛中,石块上或岩隙内。与小角蟾生境相同,鸣声相似,但较宏亮而节奏快。繁殖季节在6-7月。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