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殷岳

殷岳,明末清初直隶鸡泽(今河北省鸡泽县)人,字宗山,一字伯岩,明关南道副史殷大白之子,生于明神宗万历叁十一年(公元一六零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七零年),终年六十八岁。

关于殷岳为父雪冤之事,李元度在《清先正事略选》中记载:“岳字宗山,鸡泽举人。父大白,明末官陕西副使;忤杨嗣昌,坐法死狱中。宗山上疏,为文乞骸骨。比归,而京师陷,遂入西山,与其弟渊谋举义。事泄,渊被害,宗山匿凫盟家得免”。申涵光在《殷宗山先生行状》中也说:“宗山父大陆公大白,以乡举,仕至关南道副使,清刚任气,有包孝肃海忠介之风,忤权贵,被谮以死。宗山兄弟腐心泣血,图雪父冤”。

关于殷岳初隐之事,申涵光在《殷宗山先生行状》说:“癸未,不弟,将谒选。予以大乱将作,约与偕隐,宗山瞿然曰:诚如子言,褰裳去之恐不速,反濡足耶。即日回里,与仲泓结茅西山绝顶,不复言仕进矣”。

关于殷岳弃官归隐之事,李元度在《清先正事略选》中记载:“顺治初,吏部按旧籍,除知睢宁县。甫之任,凫盟劝之归,慨然曰:吾岂肯以一官易吾友哉!遂投劾归,与凫盟晨夕唱和相乐也”。申涵光在《殷宗山诗序》中也说:“宗山出处似靖节,壮岁弃官,结茅寒谷,所与往来皆山樵野客”。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也谈到殷岳“尝为睢宁令,辄自罢归”。

殷岳一生好游历山川。申涵光在《殷宗山先生行状》中说殷岳“性好游,自少时随宦遍历岷峨、太华、白门、西湖诸胜”,弃官后曾游历盘山、天台、嵩少、泰岱、百泉、林虑、贺兰山等地,“常言小世界殊不足往来,不能遍游海外为恨耳”,最后竟于前往武夷山途中客死于福州。

据申涵光《殷宗山诗序》记载,殷岳开始并不作诗,是在申涵光和杨思圣的强烈要求下才作诗的。《清史稿》和《清先正事略选》均记载:殷岳为诗,“自魏晋以下屏不观,尤不喜律诗,所作唯古体,莽莽然肖其为人。”

殷岳与申涵光、张盖一起并称畿南三才子,与申涵光、张盖、杨思圣为患难之交。

殷岳著有《留耕堂诗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