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银币赏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

中国近代银币赏玩

书 名: 中国近代银币赏玩

作者:李强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ISBN: 9787535631114

开本: 16开

定价: 55.00 元

内容简介《中国近代银币赏玩》讲述了:中国银币的历史,上下数千年,历史上铸币问题错综繁多,流通情况也千差万异,同一种银币重量、成色、尺寸也有差别,其种类、版别极为纷杂。中国的银元种类在短短的100多年历史中达600多种。“乱世储黄金,盛世行收藏。”由于银币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富含历史文化内涵,多有纪念意义,更是硬通货,任何时候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性质,故而被收藏界视为珍品。现在,银币是中国货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希望《中国近代银币赏玩》能够为喜好收藏银币的朋友们带来种官感的认识。

作者简介李强,男,汉族,1952年出生于长沙,致公党员,副教授。香港东方文化艺术中心书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中华收藏学会常务理事。

1979年进入收藏领域,收藏类别繁杂,邮票、钱币、字画、瓷器、铜器、竹木雕刻、杂件等等均有涉猎。

主要研究:科举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史、文物历史学等等,参加多个湖南省级课题研究。

编辑推荐《中国近代银币赏玩(3)》讲述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纵观其多元化文明的开始,银币的发展成就了货币历史文明的进程。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是实物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金属铸币奠定了统治地位。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记载“日中作市……交易而遐,各得其所”、“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于里而不远”(《管子?禁藏》)成为当时商业的盛况。《史记·平准书》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间,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可见,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有金、银、铜质货币流通。

据《史记·越世家》载,楚国有“三钱”、“三金”之币。所谓“三金”就是指铜质、银质和金质的货币。银质的货币还没有发现实物,金质的货币就是郢爰。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诸侯国各自为政,铸行货币。(云梦竹简《金布律》记载)

序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纵观其多元化文明的开始,银币的发展成就了货币历史文明的进程。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是实物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金属铸币奠定了统治地位。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记载“日中作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管子·禁藏》)成为当时商业的盛况。《史记·平准书》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间,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可见,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有金、银、铜质货币流通。

据《史记·越世家》载,楚国有“三钱”、“三金”之币。所谓“三金”就是指铜质、银质和金质的货币。银质的货币还没有发现实物,金质的货币就是郢爰。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诸侯国各自为政,铸行货币。云梦竹简《金布律》记载:“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钱善不善,杂实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钱币形状各异,轻重不一,并且有优有劣,换算困难,给当时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金银等贵金属作为“硬通货”长期为人们所欢迎。

20世纪60年代中期,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外包金银箔铅饼的殉葬冥币,说明楚国已经使用了圆饼形式的银铸币。1974年在河北战国时中山国遗址发掘出银质贝币4枚。同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出土了18块银布币,其中空首布1块,平首布17块,均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银铸货币实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