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斋
创建清华斋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北京人、回民马子清创建。早年,马子清住京城西南彰仪门(广安门)的铁道西侧,家境清贫,幼年喜好绘画,成年后常以自己画的古画,出售给当时住在彰仪门一带的外国人。为了生计,马子清与其母和兄弟一起在西便门附近摆一小摊,以卖炸三角为主,后又卖粮食,专售张家口产的面粉。因面有劲儿大的特点,很受群众欢迎。马子清在彰仪门一带便小有名气。传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时,到处抢劫百姓财物,马子清请了驻扎在法源寺的兵头姚团长带兵对彰仪门一带进行了保护,免受德国兵抢劫。当地的生意人为感激马子清,联合送给他一挂匾,上书“见义勇为”四个大字。
这时马子清用卖面攒下的钱买了彰仪门附近路北的王振亭面铺,开办了饽饽铺,起名“清顺斋”,以取己名中的
“清”和寓意顺顺当当做生意。饽饽铺的生意逐渐搞得红红火火,当时人谓“马子清头一运,开了个清顺”。后来马子清将“清顺斋”交给兄弟马子明掌管,自己买下菜市口烂漫胡同六号原庆丰祥布铺的门联,开办了“清华斋”,后院生产清真糕点,供前店销售,还经营一些饮料,代卖校场口“春盛斋”蒸做的寿桃、寿面、豆包。清华斋制作的糕点有酥皮的龙凤饼、浆皮的状元饼、大薄脆及各式月饼、麻元,蒸货有蜂糕、豆糕、喇嘛糕(黄糕)、糕干条,炸货有芙蓉糕、姜汁排叉、蜜麻花、萨其马,还有槽子糕(蛋糕)、莲子缸炉等近百个品种。并请杨汉清题写牌匾。
发展1933年马子清将清华斋交给儿子马兰亭掌管。这时的清华斋在北京及外地拥有有几个联号,北京广安门的清顺斋、牛街口的清源斋、通州的清宝斋、张家口的清华斋等。马兰亭利用几家联号,扩大经营。自己又筹措资金,买下清华斋南邻的西广益干果铺三间房,将其中一半作门店,将清华斋原小门店改为作坊,专门蒸馒头、豆包,又将清华斋对面传说曾是明朝宰相严嵩的一小花园式的院子买下做仓库和车间,在院内做糕点。
老北京糕点为了筹措更多的资金,马兰亭学习股东集资办法,把目标转向市郊农村,由管账先生带人到丰台一带去“打会”(如现在的零存整取),给“会贴”(优惠券),通过各村有声望的会友协办,村民随意入会,金额不限,每月一般最少
三角,村民遇有红、白喜事或年节,可持会贴“到店柜取糕点,让利二成实行优惠。打会的对象遍及丰台18个村,如卢沟桥一带、岳各庄、刘家村、樊家村、皂角村、王家村、夏家村、小井、淀厂等村。同时,还与京城大小寺院,如三圣庵、长春寺、水仙庵、天宁寺、法源寺、崇效寺、白云观等有经济联系或打会,打会时间一般为农历二月至十一月。这样使清华斋的资金逐渐增多起来。
办厂1937年日寇侵华,北京沦陷,许多店铺相继关闭,当时缺糖少粮,糕点行业更是难以维持。但清华斋却因为马兰亭被选为四区区长(广安门内、外一带)继续经营。马兰亭在任职期间主持正义,济贫扶弱,受到平民百姓的尊敬。由于马兰亭的特殊身份,使清华斋一直坚持办厂,生产京式、南式糕点,并根据季节变化生产。如正月十五生产风味独特一品一味的元宵;二月生产太阳糕(用大米做的蒸糕,上面有青红丝和小鸟图案);四月生产鲜花玫瑰饼和鲜花藤萝饼;五月端午生产五毒饼(饼上有蜈蚣、蝎子、蛇、壁虎、蟾蜍的形象)人食之以示去毒,还有京式小枣粽子;六月天气炎热生产豆糕、水晶年糕,一直到八月;中秋节供应各味酥皮、提浆、官样(酒皮)、赖皮、南味等传统月饼,并有套式月饼(5个一套),顶端放一个大桃,插有“福”字,以示全家平安幸福团圆;自来红、自来白月饼,最大的一个5斤,油而不腻,酥香可口;十月供应蜜货,有蜜耳朵、蜜供、麒麟酥、蜜麻花等,一直到次年二月。 应季和节日期间顾客络绎不绝。
[1][2]义举马兰亭不仅状况于经营,使店铺的买卖兴旺发达,而且为人忠厚仗义,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救济过抗日英雄张自忠的妻子和孩子,为其购房安置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马兰亭担任北京市工商联合会委员,随工作队去陕西西安一带搞土改,抗美援朝时任慰问团副团长到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官兵,1956年公私合营任糕点会会长,为宣武区糕点铺公私合营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工作,同年4月因病逝世。
"清华斋"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90年),具有百年经营历史,是专门生产清真糕点的老字号企业,生产精真糕点以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口味锇独特而享誉京城。
老北京的糕点发展1995年,清华斋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如今的清华斋继续和发扬老字号的传统,不断挖掘老产品,开发出出了鲜花玫瑰饼、藤萝饼等系列酥皮,而且还不断推出新产品,如核桃糕、绿豆饼、德氏蛋糕等;另外还开发了无糖产品,如无糖枣茸、无糖豆糕、无糖萁玛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百年老号清华斋是专门生产清真糕点的老字号企业,以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口味独特而享誉京城。近几年来不断挖
掘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向市场推出了鲜花玫瑰饼、藤萝饼、核桃糕、绿豆饼、德式蛋糕等系列产品。另外还开发了无糖产品,如无糖枣茸、无糖豆糕、无糖萨琪玛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清华斋在中秋前夕推出新款酥皮系列月饼,主要包括绿豆凸月饼、蛋黄酥月饼等多种口味。其用料考究,崇尚天然。绿豆凸月饼采用纯绿色无污染绿豆蓉,入口清香,豆香扑鼻沁人心脾,甜而不腻,食而不厌。蛋黄酥月饼则采用优质红小豆,自己炒制豆沙,并配以整只蛋黄,让人过口不忘。
传统月饼中清华斋又推出了提浆月饼,经过改良后,不论从色泽还是口感都让人耳目一新。目前清华斋月饼在各大中商场已陆续上市。
荣誉1997年、1999年、2000年在月饼市场抽查中天顺斋被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授予"质量信誉产品"的证书及奖牌。2001年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上,核桃枣蓉被评为中国名点,鲜花玫瑰饼被评为全国特色糕点。
历史发展经过清华斋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北京人、回民马子清创建。
早年,马子清住京城西南彰仪门(广安门)的铁道西侧,家境清贫,幼年喜好绘画,成年后常以自己画的古画,出售给当时住在彰仪门一带的外国人。为了生计,马子清与其母和兄弟一起在西便门附近摆一小摊,以卖炸三角为主,后又卖粮食,专售张家口产的面粉。因面有劲儿大的特点,很受群众欢迎。马子清在彰仪门一带便小有名气。
传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时,到处抢劫百姓财物,马子清请了驻扎在法源寺的兵头姚团长带兵对彰仪门一带进行了保护,免受德国兵抢劫。当地的生意人为感激马子清,联合送给他一挂匾,上书“见义勇为”四个大字。 这时马子清用卖面攒下的钱买了彰仪门附近路北的王振亭面铺,开办了饽饽铺,起名“清顺斋”,以取己名中的“清”和寓意顺顺当当做生意。饽饽铺的生意逐渐搞得红红火火,当时人谓“马子清头一运,开了个清顺”。后来马子清将“清顺斋”交给兄弟马子明掌管,自己买下菜市口烂漫胡同六号原庆丰祥布铺的门联,开办了“清华斋”,后院生产清真糕点,供前店销售,还经营一些饮料,代卖校场口“春盛斋”蒸做的寿桃、寿面、豆包。清华斋制作的糕点有酥皮的龙凤饼、浆皮的状元饼、大薄脆及各式月饼、麻元,蒸货有蜂糕、豆糕、喇嘛糕(黄糕)、糕干条,炸货有芙蓉糕、姜汁排叉、蜜麻花、萨其马,还有槽子糕(蛋糕)、莲子缸炉等近百个品种。并请杨汉清题写牌匾 1933年马子清将清华斋交给儿子马兰亭掌管。这时的清华斋在北京及外地拥有有几个联号,北京广安门的清顺斋、牛街口的清源斋、通州的清宝斋、张家口的清华斋等。马兰亭利用几家联号,扩大经营。自己又筹措资金,买下清华斋南邻的西广益干果铺三间房,将其中一半作门店,将清华斋原小门店改为作坊,专门蒸馒头、豆包,又将清华斋对面传说曾是明朝宰相严嵩的一小花园式的院子买下做仓库和车间,在院内做糕点,为了筹措更多的资金,马兰亭学习股东集资办法,把目标转向市郊农村,由管账先生带人到丰台一带去“打会”(如现在的零存整取),给“会贴”(优惠券),通过各村有声望的会友协办,村民随意入会,金额不限,每月一般最少三角,村民遇有红、白喜事或年节,可持会贴“到店柜取糕点,让利二成实行优惠。打会的对象遍及丰台18个村,如卢沟桥一带、岳各庄、刘家村、樊家村、皂角村、王家村、夏家村、小井、淀厂等村。同时,还与京城大小寺院,如三圣庵、长春寺、水仙庵、天宁寺、法源寺、崇效寺、白云观等有经济联系或打会,打会时间一般为农历二月至十一月。
这样使清华斋的资金逐渐增多起来。1937年日寇侵华,北京沦陷,许多店铺相继关闭,当时缺糖少粮,糕点行业更是难以维持。但清华斋却因为马兰亭被选为四区区长(广安门内、外一带)继续经营。马兰亭在任职期间主持正义,济贫扶弱,受到平民百姓的尊敬。由于马兰亭的特殊身份,使清华斋一直坚持办厂,生产京式、南式糕点,并根据季节变化生产。如正月十五生产风味独特一品一味的元宵;二月生产太阳糕(用大米做的蒸糕,上面有青红丝和小鸟图案);四月生产鲜花玫瑰饼和鲜花藤萝饼;五月端午生产五毒饼(饼上有蜈蚣、蝎子、蛇、壁虎、蟾蜍的形象)人食之以示去毒,还有京式小枣粽子;六月天气炎热生产豆糕、水晶年糕,一直到八月;中秋节供应各味酥皮、提浆、官样(酒皮)、赖皮、南味等传统月饼,并有套式月饼(5个一套),顶端放一个大桃,插有“福”字,以示全家平安幸福团圆;自来红、自来白月饼,最大的一个5斤,油而不腻,酥香可口;十月供应蜜货,有蜜耳朵、蜜供、麒麟酥、蜜麻花等,一直到次年二月。 应季和节日期间顾客络绎不绝。
马兰亭不仅状况于经营,使店铺的买卖兴旺发达,而且为人忠厚仗义,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救济过抗日英雄张自忠的妻子和孩子,为其购房安置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马兰亭担任北京市工商联合会委员,随工作队去陕西西安一带搞土改,抗美援朝时任慰问团副团长到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官兵,1956年公私合营任糕点会会长,为宣武区糕点铺公私合营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工作,同年4月因病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