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

凤凰的由来
(1) (形声。从鸟,凡声。本义: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2) 同本义 [phoenix,a mythic bird]
凤,神鸟也。朋,古文凤。——《说文》
凤皇来仪。——《书·益稷》
凤皇于飞。——《诗·大雅·卷阿》。传:“凤皇,灵鸟仁瑞也。雄曰凤,雌曰皇。”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宋玉《对楚王问》
(3) 又如:凤求凰;凤子(绣有凤凰的轿子);凤舸(雕有凤凰的大游船);凤毛(凤凰的羽毛。多用以赞美人的文采俊秀,有先人遗风)

(4)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saint]
潘陆张左,擅侈丽之才,饰羽仪于凤穴。——《北史·文苑传序》
(5) 又如:凤穴(比喻文才荟萃的地方)
(6) 借喻帝王 [emperor]。如:凤阁龙楼(帝王居住的楼阁);凤邸(称古代帝王登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凤纸(帝王诏敕用纸);凤诏(天子的诏书);凤驾(帝王所乘坐的车驾)
(7) 乐器,音律 [instrument;temperament]。如:凤吹(指笛、笙、箫一类的管乐器);凤管(指笙);凤箫(古管乐器名。即排箫)
(8) 指婚姻关系中的男方 [man]。如:凤侣(配偶)

(9) 姓
凤凰美丽的传说
[phoenix coronet (worn by empresses or imperial concubines and also as a bride's headdress in fedual China)] 古代皇帝后妃的帽子,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亦指妇女出嫁时的礼帽
凤凰
fènghuáng
[feng huang;fung-hwang;a Chinese phoenix]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冢雉(青鸾)
凤凰衣
fènghuángyī
[fenghuang film] 小鸡从蛋中孵出后留下的白膜。可入药
凤毛麟角
fèngmáo-línjiǎo
[rare and precious things or persons;as precious and rare as phoenix feather and unicorn horns] 比喻人或物稀有珍贵
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
凤藻
fèngzǎo
[expressions as beautiful as a phoenix] 比喻华美的文辞
挥毫飞凤藻,发厘吼龙泉。――杨夔《送张相公出征》
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凰。~雏(幼小的凤;喻英俊少年)。龙肝~髓(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龙驹~雏(喻有才华的英俊青少年)。桐花万里丹山路,雏~清于老~声。(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凤凰与龙、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除了龟以外,其它三种谁也没有见过。然而,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民间大众的心目中,世世代代被人们赞美着,歌颂着。
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颧颡鸳思(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 这一美的图腾。

凤的起源新说在甲骨文中,“凤”与“风”二字是同一个字,其字形是一只头顶“辛”形符号的飞鸟(见上图,引之康殷著《文字源流浅说》)。我国古代的东夷族崇拜鸟,舜帝时期就以鸟为官名。该处的“鸟”的实质指的是与雨水有关的风,即凤。尽管不一定有风就有雨,但云雨必须依靠风来行走天下,风是输送云雨的自然力量,因此同样会被渴望雨水的古人所崇拜。
“风”的读音是模拟四五级风吹过耳旁的声音,介于“呯呯”与“嗡嗡”之间。
风没有具体形象,无从刻画其形状,聪明的古人便借用飞鸟的形象来描述风。风与鸟有四点相似之处。其一,鸟善鸣,风也善鸣,风是许多自然声音的创造者。其二,风与鸟在运动形式上都是不着地的飞行运动;其三,有些鸟为候鸟,季节性迁徙,风也有季节性。其四,有些鸟生活在草木茂盛的地方,突然飞起,转眼消失,在夏季强对流天气中的风则来无踪去无影。
在甲骨文中,“辛”字符号表示“被驱使”之意。所以,甲骨文“凤”或“风”字表示这样一个概念:其一,它供天驱使;其二,它的声音是拂过耳旁的风声;其三,它的形象类似于飞鸟,来去无踪;其四,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行云布雨。风既有柔顺的一面,也有威猛的一面,柔则清凉拂面,怒则飞沙走石、毁屋折树,同样值得敬畏。
历史人物凤翕和:字邻凡,明朝吴县人,崇祯年间,任汉阳通判,官职虽小,但非常尽忠负责,张献忠来攻汉阳,太守弃职逃避,凤翕和组织民众,奋勇抗敌,张献忠猛攻七日,大感失望,放弃汉阳,攻打他处,思宗为了嘉许凤翕和的忠勇,升他为衡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