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振鹏锺馗送嫁
基本资料

【名称】元王振鹏锺馗送嫁[1]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元代
【作者】王振鹏
【规格】全幅27.5x298.2公分,隔水一13.9公分,隔水二13.8公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关知识清人俞樾在他的《茶香室三钞》中写道:“明文震亨《长物志》云:‘悬画脸,十二月宜钟馗迎福,驱魅嫁魅。’按此,知世传嫁魅之讹。”原来十二月应挂的钟馗嫁魅图,立意在驱灾。所谓“嫁魅”就是驱除鬼魅的意思。可后人口耳相传,竟把“嫁魅”说成“嫁妹”,于是便为这位阴森恐怖的判官平白添了一位美丽的妹子,并生发出一段动人的故事。大意是:当年与钟馗一道赴京赶考的还有一个叫杜平的同乡秀才。钟馗含冤自尽后,杜平上书伸冤,才使得皇帝策封钟馗为驱鬼逐邪的神祗。其后,杜平又护送钟馗的灵柩回乡安葬。钟馗为感谢杜平这份如海深恩,便现形还家,备齐嫁妆,驱众鬼亲送小妹去杜家完婚。据画史记载,早在五代时,就有画家以此题作画,宋代画坛巨匠李公麟、苏汉臣也都创作过《钟馗嫁妹图》。由此看来,明清杂剧中的情节,倒是根据古人的绘画演义而来的。[2]
作者简介王振鹏(活动于公元1310—1350年),字朋梅,永嘉(浙江温州)人。官至漕运千户。最擅作宫殿楼阁等建筑界画,极得仁宗赏识,赐号孤云处士。又间作山水及宗教人物画,能于笔致纤细中,不失飞动的气势。存世作品有《龙池竞渡》、《伯牙鼓琴》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