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尚

说话快、做事快、进球也快,这就是张申尚,大江晚报最年轻的部主任。在刚刚举行的市直机关体育比赛中,他带领着晚报的小伙子们“攻城掠地”,一扫晚报人是“文弱书生”的大众印象。而外界对他的了解还是从他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报道中开始的,许多人为他的责任心、爱心与激情所感染。
工作5年多来,张申尚采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的新闻报道。据粗略统计,张申尚共发表新闻稿件三千多篇、两百多万字,其中《乙肝歧视案庭审直击》、《全省“十佳”渴望一份工作》、《一棵小草与一吨大米》等十余篇文章分获中国晚报新闻奖、安徽省新闻奖。所以,在进入晚报不久,他就脱颖而出,先后获得过晚报“最勤奋的记者”、“最佳记者”和芜湖市第五届“优秀青年”等荣誉。
2006年滨江公园动工建设,张申尚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肯定有“大文章”,于是在2006年8月,读者们看到了大江晚报气势磅礴的8个版《再铸江魂———聚焦滨江公园特别报道》。这次新闻策划,既全面地反映了滨江公园建设的前后情况,也把滨江公园建设所包涵的芜湖由镜湖文化向长江文化的转变表达出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广大读者纷纷对此给予好评。这几年,张申尚策划和采写的诸如芜湖“十大平民英雄”评选、《全市派出所所长向辖区居民述职述廉》等报道,无不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也获得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或批示。谈到做这些报道的策划思路,张申尚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一种责任意识。带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做这些题材,会发现一种新的高度和境界。
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民生疾苦,在农村长大的张申尚更能体会弱势人群的感受。2004年正月初十,他脚踏着泥泞来到南陵县黄墓镇一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的家,为这个孩子的病情而呼吁;2006年春节前,他来到了南陵县烟墩镇,采访一位欲卖肾供女儿读书的庄稼汉,临走时他悄悄地丢下了300元钱;2002年,一位因打工受骗导致精神失常的东至县流浪汉,在张申尚的帮助下返回了家;2003年,在芜宁路立交桥下一位哑女生了一个孩子却被抢走,张申尚采写了让无数读者感动落泪的《悲情哑女》,采访时已是隆冬,张申尚担心哑女受冻,便骑着自行车把家里的棉絮送到了大桥下……
今年夏天,张申尚连续上了两个多月的夜班,夜里12点回家,早上八九点又出现在办公室,精心策划、安排采写,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即使担负这样繁重的工作,他也没有放弃心爱的体育活动,星期天,他会装备一番去踢球。单位同事都爱称他“小豹子”,因为跟他一起走路,你得加快脚步;因为他永远充满活力,每天都在追求更快、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