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彭一刚

建筑专家。安徽合肥人。1950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师从徐中、沈玉麟、刘福泰、卢绳等建筑大师。1952年,院系调整,彭一刚随唐院建筑系并入天津大学。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天津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名誉院长。长期从事建筑美学及建筑创作理论研究。在建筑美学方面,从古典建筑构图到现代建筑空间组合规律以至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等,都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西方建筑理论的同时,还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别是古代造园艺术及民居、聚落等的形态、景观,运用当代空间理论及艺术心理学等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既渗透了古今中外的哲学、美学思想,又紧密联系我国当前的建筑创作实践,取得了重要的成果。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有《建筑空间组合论》等书,曾获过梁思成建筑奖,参与设计威海甲午海战关馆。

1932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1950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随唐院建筑系转入天津大学

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系并留校任教至今。

1983年晋升为教授,

1985年担任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建筑学学科召集人。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常委。

主要的学术成就:

彭教授设计的主要建筑有天津大学建筑馆、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天津水上公园熊猫馆、 山东省平度市公园、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伦敦中国城等等。山东甲午海战馆个性鲜明,并富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建筑界的赞誉。彭教授致力于中外建筑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建筑学科的前沿课题。他发表了《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的小面积住宅方案探讨》、《螺旋发展和风格渐近》、《空间、体形和建筑形式的周期性演变》等学术论文40余篇,在国内外建筑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彭教授撰写的《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创意与表现》等6部专著,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先后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建筑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方十省市科技图书一等奖。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获国家教委优秀建筑一等奖,建设部优秀建筑二等奖,全国优秀建筑铜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