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荟城
历史

东荟城名店仓于2000年4月启用时,租户主要以服务区内的居民为主。包括当年香港其中一间最大的百佳超级广场、啰街餐厅、Delifrance、高登眼镜、麦当劳餐厅、Haagen-Dazs及万宁等。到了同年10月,美心集团于商场二楼开设占地24,000呎大型美食广场,命名为“缤纷美食坊”。美食广场除了设有11间不同类型食肆外,还有游乐场、跳舞机、上网特区等设施。同年12月开业的东荟城UA戏院,更是全港第一间戏院内设戏院酒吧。
2003年8月,为配合区内人口上升,香港赛马会于商场开设占地4,000平方呎投注站,投注站内设有展览橱窗,用以陈列展品,并有可容纳一百五十人的影视大堂。
2005年,自Esprit在商场开设全港首间名店仓后,太古地产计划将东荟城由目前的地区式商场,重新包装成Factory Outlet,引入多家国际品牌,包括 Calvin Klein、Nike,及服装品牌OZOC、Invidi等,已计划进驻东荟城,开设Factory Outlet。为了确保各品牌的直销场只此一家,太古更要求在东荟城开设Factory Outlet的商户,结束在港经营的直销场,才可在东荟城设点。

2006年,更多食肆进驻东荟城,包括香港首间设有gelato雪糕专柜的Pacific Coffee、香港第一间设有露天悠闲区的意粉屋、以地方美馔作招徕的金沪庭京川沪菜馆、新派中式酒家联邦皇宫、以地中海菜式为主的Olea、以及咖啡室Moccato。同年6月,百佳超级广场改建为TASTE超级市场,场内多间outlet开始陆续启业,包括Moiselle、Bauhaus及LevisOutlet等。
同年8月,太古地产宣布东荟城正式转型为香港首个名牌折扣商场,全商场55个商户中,名牌特卖场占21个。场内续租的租户已经由正价转做特价场。商场经转型后,商场出租率、人流及商户营业额均上升了不少。
2008年1月,“缤纷美食坊”旧址改建为大食代(Food Republic)大型美食广场,更多高级国际品牌,包括Bally、Polo Ralph Lauren、Jill Stuart、Lanvin等直销场于商场内启业。
2009年4月25日,东荟城过境巴士线(皇岗过境巴士东涌东荟城线及深圳湾跨境巴士东涌东荟城线)开通。
特色

东荟城商场部分楼高五层,占地46万3000平方呎,商场设有一条连接东涌南北两端、横跨北大屿山高速公路的购物桥廊。商场更是香港唯一一个名牌折扣商场。商场外的广场设有音乐喷泉。表演时间是每日下午1时正及7时正;星期六、星期日及公众假期加开下午4时正一场。
此外,东荟城曾举办一些吸引游人的活动,包括“翻天蜘蛛”、“缤纷满载”及“夺宝迷城”。[1]
事件霸占公共用地事件
2009年3月,有报章发现商场位于3楼占地90,000平方呎的公共天台花园,建筑师原本预留两条楼梯通往该处,分别位于蓝天海岸的行人天桥、及港铁东涌站出口旁,方便公众进入。不过管理公司多年来一直用铁马拦着两条楼梯,并且派保安员巡逻,不准公众使用,令天台花园变相成为商场的私家后园。该公园已重新开放。
另一方面,发展商自2007年底起,在连接东荟城一期与二期的24小时公众行人通道上,搭建3个临时商铺作为出租牟利,每个商铺面积约200平方呎。以每个月租3万元保守推算,估计管理公司过去一年多透过出租公共空间有最少144万元收入。
太古地产回应称,地契要求提供“OpenSpace”,只解作“空间”,并非“Public Open Space ”,不算公共空间,毋须对外开放。发言人又指,在公众行人通道上出租的商铺,属临时搭建,不受《建筑物条例》监管。不过屋宇署早已在2008年7月接获投诉,指东荟城行人天桥及商场第一层有僭建物,于是派员视察,并于2008年9月发信予太古地产要求清拆,其后业主聘请认可人士,多次向该署提出该等僭建物属豁免工程,但该署已回复并否定此说法。屋宇署在2009年3月24日向业主发出清拆令,要求业主清拆有关僭建物,若业主拒绝清拆,屋宇署会采取跟进行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