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净值人群
基本概念高净值人群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社会群体。
具体分类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投资上的态度、行为和需求大不相同,需细分区别对待。统计分析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可以根据职业和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分为六大类;他们在投资态度、需求和行为上有显著差别。 这六类分别是: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企业主、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人民币到1亿元之间的企业主、资产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主、职业经理人、企业高管、专业人士、专业投资人、其他,主要包括全职太太、退休人士、演艺明星、体育明星等。
投资倾向2009年3月30日,招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09国内私人财富报告》。该报告研究发现,国内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依然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势头。预计至2009年底,国内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将达到32万人,同比增长6%;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超过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同时,该报告发现不同类别的群体在理财目标、风险偏好、对私人银行的认知及需求等方面差异显著。私人财富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国内高净值人群规模正在逐年扩大。2008年,国内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30万人。全国共有5个省市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2万人,分别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其中广东省的高净值人士数量最多,2008年末达到了4.6万人,占全国15%的份额。在高净值人群中,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也接近1万人。就私人财富规模而言,2008年国内高净值人群共持有8.8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其中,超高净值人群的个人财富总量达到1.4万亿人民币,在高净值人群内部财富占比达到16%。
综合各项宏观因素对国内私人财富市场的影响,预计2009年国内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在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下,国内私人财富市场仍然蕴含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可观的增长潜力。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态度偏保守报告中观察到的国内高净值人群对个人可投资资产的风险偏好以中等风险和保守居多(约占受访人群的80%),这与之前市场普遍认为的该人群偏向高风险有所不同。高净值人群的风险偏好受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显著。在目前的特殊的经济环境下,他们对市场的风险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考虑,今后的投资也将会更加谨慎。45%~55%的中低风险投资者会更趋于保守。 他们纷纷转投低风险性、高流动性的投资,甚至撤资变现。与此同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内高净值人群显现出更强烈的多元化投资的意愿。将近8成的国内高净值人群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表示会进一步将投资组合调整得更加多元化。而对于2009年市场,多数投资者仍然保持观望态度,且青睐于流动性高、收益率好于存款利率的固定收益产品。固定收益产品受青睐股票、现金储蓄以及房产一直以来是国内高净值人士最为青睐的投资工具,占总体可投资资产的比重的前三甲。对于2009年市场,多数投资者仍然保持观望态度,而在2008年部分投资的变现和新增收入都由于未来投资方向的不明确而存放于现金储蓄或高流动性、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中的结果。
股市在2008年经历了大幅缩水,虽然部分高净值人士在2008年底和2009年初进行了抄底投资,总体而言股票的投资比重有所下降。房地产市值有小幅下调。 因为投资房地产手续繁琐,变现费用高,房产投资者大多做中长期投资,在市场波动时不会立即变现,许多人依然继续持有,观望进一步政策及市场变化,因此房地产投资基本不变。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比重基本不变,但目前投资者手持的基金在品种上有所转换,以保守稳健的基金为主。保险、债券和另类投资所占比重依然很小,在金融风暴下尚未出现明显波动。
预计国内高净值人士在2009年将继续青睐低风险、流动性高,又能产生固定收益的投资产品。一旦其他高收益的资本市场有好转迹象,则可以在短期内伺机投入。[2]借道信托管理财富独具慧眼的高净值人群纷纷借道信托管理财富。
高净值人群借道信托管理财富的途径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熟知信托运作的高净值人群通过直接购买信托产品成为信托公司的持续稳定的客户源;第二,一些对信托了解较少的高净值人士通过购买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部代销的信托产品或者银信合作产品间接进行信托投资。此外,一些深谙信托融资优势的高净值人士,不但在有闲钱的时候通过信托理财,在需要资金的时候,也通过信托公司为自身优质项目进行融资,实现了财富创造和财富积累。
专家认为,在未来的若干年间,高净值人群与信托公司在理财、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展。正如一位信托业内人士所说:与生俱来的制度优势、宽泛的投资领域和灵活的交易安排使得信托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增值需求的推动下,大资金向信托的靠拢将是一种长期趋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