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枯斑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又称桂花叶斑病,是桂花的一种叶部病害。

症 状:该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感病部位生退绿小斑点,往往叶尖或叶缘先发病。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向内扩展,呈不规则的黄褐色、灰白色。病斑边缘深褐色,轮廓明显。枯死部分变脆,易裂脱落。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近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腐生大量黑色霉层。

病 原:病原为木犀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 Train),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叶点霉属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感病叶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进行侵染危害。该病多见于温室花房中,往往引起叶片枯死、提早脱落。温室中,病害周年都可发生。温度高、湿度大或受低温影响、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差,利于病情发展。

防 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发现病叶及时摘掉,及时收集落叶销毁。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1:2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