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叔
周武王姬发第四子应叔
鹰城内八景-应水渔歌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将其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新华区滍阳镇),称应侯,伯爵,建立了应国。在应侯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国名号为姓氏,称应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应氏正宗。
周武王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应国故都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为应侯,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 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1043年间,西周武王姬发封四子姬达(出自雍妃)为应候,尔后立国为应国(今河南省宝丰以东、鲁山东南及平顶山市区、叶县、郏县、襄城一带),并以鹰为族徽,子孙以国为姓。
姬达更名为应叔,字儒林,号仁寿讳韩,即应氏太始祖。应叔等先祖们在应国历经三百五十余年的治国安邦,创造了西周时期应国的辉煌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应姓自周朝诞生后,历时三千多年,以鹰的性格,鹰的意志传延给子孙后代。不忘祖训,品德立身,勤俭持家,艰苦创业。人才辈出,名人耀眼。
事实上,历史上的古应国国都和滍阳镇原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地方,1964年因白龟山水库建成使用,原滍阳镇政府才搬迁到现在的新华区薛庄村。1964年前,繁华的滍阳镇政府所在地被当地人称滍阳街,由东滍、北滍、西滍三个行政村组成,当时已拥有人口10600人。这里因有水旱码头,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经济十分繁荣。当时该街东西南北各长1.5公里,有粮行、盐行、煤行、油行等等,其繁荣景象在宝丰县是一枝独秀,有旱洛阳、涝南阳,好不过滍阳之说。同时街里街外河湖众多,环境优美,是个鱼米之乡。
应都滍阳位于西郊滍阳镇南白龟山水库西北隅,这里分布着应山、应水、应都故城、应国墓地和星罗棋布的鱼塘,山青水秀如画,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田园风光。夏商时期,在今山西应县一带有古应国,后来古应国的子民迁至今河南平顶山地区定居。西周初期,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应叔被封为应侯,因封地属应国故地,国名仍为应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应的分封,当在周公东征之后。应的地望,据引《水经注》,在河南省蚩水之北。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间征伐不断,应国于东周早期灭国。在应国贵族墓地考古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证实应都位于滍阳,证明应国与邓、申等国以相互联姻的形式结成政治联盟的历史事实。应都滍阳在明清时期,是宛洛间的交通要道,是物资贸易的中转地,是商业发达的中州名镇。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 1324 年,《左传》、《诗经》、《史记》等书皆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