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散与萆薢分清饮萆薢分清散
【别名】分清散、分清饮、萆薢分清饮、萆薢饮、萆薢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九。
【组成】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
【功效】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入盐一捻(0.5g),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加入食盐少许)。
【附注】 分清散(《济生》卷四)、分清饮(《瑞竹堂方》卷一)、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卷三)、萆薢饮(《古今医鉴》卷八)、萆薢散(《寿世保元》卷五)。本方改为丸剂,名“萆薢分清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方解】本方证为肾气不足,下焦虚寒,湿浊下注,肾失固摄所致。由于肾虚失封藏,膀胱失约,则小便频数,肾阳不足,气化无权,清浊不分,则小便混浊,白如米泔,或稠如膏糊。治宜温肾利湿化浊。方中萆薢为君善于利湿,分清化浊,是治白浊之要药。益智仁温肾阳,缩小便,为臣药。乌药温肾祛寒,暖膀胱以助气化;石菖蒲芳香化浊,分利小便,共为佐药。食盐少许为使,取其咸入肾经,直达病所之意。诸药合用,则共奏温暖下元,分清化浊之功。
【临床应用及研究】
1.辨证要点 本方为主治下焦虚寒淋浊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小便浑浊频数,舌淡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虚寒腹痛者,可加肉桂、盐茴以温中祛寒;久病气虚者,可加黄芪、白术以益气祛湿。
3.现代运用 本方适用于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慢性盆腔炎等下焦虚寒,湿浊下注者。
4.使用注意 湿热白浊则非本方所宜。
萆薢分清饮
【来源】《医学心悟》卷四。
【组成】川萆薢6克 黄柏(炒褐色) 石菖蒲各15克 茯苓 白术各3克 莲子心2.1克 丹参 车前子各4.5克
【功用】导湿理脾,清热利湿,分清别浊。
【主治】赤白浊属湿热者。诸淋。
两方辨证用法比较以上两方均治白浊,方中皆以萆薢、菖蒲利湿化浊。但前者内含缩泉丸,其药性偏温,故偏于主治白浊属下焦虚寒证;后者因配伍黄柏、车前子等,其药性偏凉,故偏于治疗下焦湿热而致白浊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