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爱乐乐团

概况简介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亦可简称为纽约爱乐)是美国最早的交响乐团,由希尔创立于1842年。初名“纽约爱乐交响协会”。纽约爱乐乐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乐队之一,是美国成立时间最长的乐团,属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
1922年,门格尔贝格接任首席指挥后,该团的演奏水平飞速发展。1928年,该团跟纽约交响乐协会合并,形成今天的规模。曾在该团任职的指挥家的名单中,可以看到马勒和达姆罗许等人的名字。从1928年到1936年间,托斯卡尼尼就任音乐监督,该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58年,当代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开始指挥该团,使该团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乐团在1962年离开卡内基音乐厅搬至艾弗里·费雪厅(林肯中心)之后,人们就一直讨论,乐团回迁是否会更好。从1978年起,印度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就任该团的音乐指导与指挥。
有人认为,托斯卡尼尼、伯恩斯坦和马舒尔为乐团带来了三个黄金年代。
骄人纪录纽约爱乐乐团驰名于世,与它一些骄人的纪录也是分不开的,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由该团首先推出,乐团在美国还首演了贝多芬的第八和第九交响曲、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马勒的第一、二、四和六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1986年7月5日,该团在纽约中央公园的一场免费音乐会,吸引了超过80万人,创造了有史以来单场音乐会最高出席人数的纪录。
历任指挥2009年总监即将由艾伦·吉尔伯特接任
洛林·马泽尔(2002年—)
库特·马舒尔(1991年—2002年)
祖宾·梅塔(1978年—1991年)
皮埃尔·布列兹(1971年—1977年)
乔治·塞尔(1969年—1970年)
伦纳德·伯恩斯坦(1958年—1969年)
德米特里·米特罗波洛斯(1949年—1958年)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1949年—1950年)
布鲁诺·瓦尔特(1947年—1949年)
阿尔图·罗津斯基(1943年—1947年)
约翰·巴比罗利(1936年—1941年)
阿图罗·托斯卡尼尼(1928年—1936年)
威廉·门德尔伯格(1922年—1930年)
约瑟夫·斯坦斯基(1911年—1923年)
古斯塔夫·马勒(1909年—1911年)
瓦西里·萨封诺夫(1906年—1909年)
华尔特·丹诺施(1902年—1903年)
艾米尔·珀尔(1898年—1902年)
安东·塞德(1891年—1898年)
希奥多·汤玛斯(1877年—1891年)
列奥波德·丹诺施(1876年—1877年)
卡尔·贝尔曼(1855年—1876年)
希奥多·埃斯菲德(1848年—1865年)
乌瑞利·克莱里·希尔(1842年—1847年)
文化使者纽约爱乐交响乐团每年要演奏52周,其中有23周举办定期演奏会,演出场次大约为190次。该团作为美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具有非凡的演奏水平,而且在历代著名指挥家统率下灌录了数量众多的唱片,其演奏成员中著名的演奏家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该团作为美国的文化使者经常出国访问演出。2008年2月底去朝鲜演出被世人所关注。
2008年2月25日至27日,美国纽约爱乐乐团一行250余人(含记者)访问平壤,并于26日晚18点给朝鲜民众献上一场精彩演出。演出开始时,乐团奏响朝鲜国歌《爱国歌》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全场观众起立致敬。这是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国土上第一次响起美国国歌,看见美国星条旗。
该团正式演出的曲目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48年创作的《罗恩格林》第三幕序曲(婚礼进行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1893年留居美国时创作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1928年创作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及用朝鲜传统民谣改编的乐曲《阿里郎》。演出过程中观众和演员情绪饱满,当指挥马泽尔在介绍曲目《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时风趣的说:“希望有一天哪位作曲家也写一曲《一个美国人在平壤》”时,全场爆发出笑声和掌声。演出持续近两个小时,观众长时间热烈掌声证明演出非常成功。78岁的马泽尔神采飞扬,精神饱满,与首席小提琴手向观众频频挥手,最后离开的舞台。此情此景验证了他下飞机时“音乐是促进人们之间交流的桥梁”的论断。
该团访朝日程紧凑,两天的时间里除了演出、彩排之外还举办了访朝演出的新闻发布会,出席了朝文化相举行的欢迎宴会,观看了朝鲜民族歌舞,参观了金元均音乐学院,并与朝国家交响乐团进行专业交流。该团于27日下午离平壤赴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