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张轼(公元1133—1180年),字敬夫,号南轩,四川锦竹人,和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其父张浚曾任丞相,为抗金名将。张轼在长沙先创城南书院讲学,后主教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在湖南长沙优美的岳麓山下。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即长沙)太守,创办岳麓书院。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张轼主讲岳麓书院时,理学家朱熹自闽来湘,交流学术,成为岳麓书院历史上的盛事。

历史记载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十八岁登进士,他在学术上的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集理学之大成,他的《四书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进士必读之书和标准答案,爱国诗人辛弃疾对其学术成就钦佩不已,称道他说:“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乾道三年八月,朱熹不远千里从福建崇安启程,至九月八日抵达长沙,访张南轩,讲学城南、岳麓,当时来岳麓书院听讲学的人很多,盛况空前,以至有“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开创了岳麓书院千年自由讲学的风气.朱张常乘舟横渡湘江,往返岳麓书院与妙高峰下城南书院,至今民间还留下“朱张渡”的历史佳话。

朱熹,张轼交谊甚深,不仅切嗟学术于讲堂,而且携游名山胜地,游岳麓山时,两人互有唱和,并相联咏。如有次在岳麓书院门前赫曦台上:

朱熹吟道:泛舟长沙渚,振衣湘山岑。

张轼和道: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

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

朱熹又云:寄言尘中客,莽莽谁能寻?

诗歌表达了他俩对宇宙世界的探询和对金兵南侵严峻现实的忧患。

成就为了再现“千年书院,朱张论道”这一盛景,我于戊子年特请江南刻铜后起之秀一品秋叶友, 精雕在岳麓书院会讲论道的朱熹、张轼两位大师,并仿北宋著名书法瘦金体细刻朱张于赫曦台上对唱吟诗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