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广播电视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广电概览内部管理

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于2004年12月完成组建。于2006年7月成立台党委,2007年12月顺利完成人力资源整合工作,现内设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总编室、广播采编中心、广播节目中心、电视新闻中心、电视专题中心、电视文艺节目中心、技术部、播控中心、网络中心、广告中心、报刊社共13个中心(部室)及梅州嘉数广电网络有限公司(主管梅州有线数字电视)和广东客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管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客家意象》艺术团)。同时设置了台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等群团组织。

全台有干部职工400多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30多人。全台员工实行定员、定岗、定责、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制。2007年,科学推进绩效改革,聘请北京创世智为资询公司建立人才、绩效评估体系,重新制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事业建设

梅州广播电视台地处世界客都梅州市,台址在美丽的梅江河北岸的文化公园广场侧。广电大楼高19层,建筑面积24000多平方米,是梅州的广电中心。

梅州电台于1991年1月1日正式成立。1993年7月1日,梅州电台节目由录播转为直播,1995年实现高山发射,扩大了覆盖面和改善了收听效果。1999年10月,第二套节目音乐频道开播,每天播出8小时的音乐节目。2001年,梅州电台紧跟广播发展形势,建立了音频工作站,大大提高了播出质量和工作效率。2005年底迁到梅州广播电视大楼办公。2007年底扩大高山发射功率,并在大埔、平远、蕉岭三个县设点发射。目前,广播2套节目每天共播出36小时。

梅州电视台创建于1988年4月,1990年2月5日正式开播,梅州有线电视台于1991年元旦正式开播。2001年,梅州电视台与有线电视台合并为梅州电视台,并迁到现梅州广电大楼办公。电视台以丰顺八乡山大功率高山无线发射和有线光纤网络传输为主,辅之微波传送,形成全方位立体式交叉覆盖。现梅州城区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2000户,与市属六县(市)城区及沿途20多个乡镇实现光纤联网,用户达20多万户。同时电视台信号覆盖周边的潮汕地区、河源、惠州部分地区及江西、福建两省边缘地带,受众人口2000多万。目前,梅州有线电视网络正抓紧由模拟向双向数字化整体转换,计划今年6月底完成数字化双向平台建设,8月初完成小区试验,10月底开始整转。年底争取实现数字电视用户5000户以上。

电视台设置有时政综合频道(梅州-1)、公共频道(梅州-2)、影视文艺频道3套节目,全部节目播出实现自动数字化。公共频道、时政综合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梅州有线网络与省有线电视联网,共传送中央台各频道、广东台、南方台各频道和江西、湖南、浙江等省卫星电视节目42套。

目前,梅州广播电视台各项技术设备均居先进水平,城区有线电视网络主干线全面实现光纤传输,与各县联网采用光纤模拟传输。2004年10月梅州广播电视台实现自动数字化播出,2006年,梅州微波站实现无人值班数字微波传送。经营创收

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从建台之初的单频道单一广告创收到现在拥有多频道广告、信息点播、报刊以及有线网络收费等多渠道经营创收。至2007年,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广告创收实现3500万元,网络收入实现1500万元,总经营收入达到5000万元。发展目标

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要打造“现代化客家广电传媒中心”和“建设和谐广电”的两大远景目标。

台决策层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台长:袁远山

副台长:杨延庆 杨晓军 郭文烈

总工程师:郑徳安

广电节目电视节目有电视时政类新闻《梅州新闻联播》和六大“民”字号节目—民生新闻类的《民生820》、讲述百姓故事的《围龙故事》、民生娱乐类的《民星乐翻天》、民生财经服务类的《财富屋家》、民生法律服务类的《维权820》、民生评论类的《事事关心》及《梅州农业》、《健康驿站》、《梅州法苑》、《梅州安监》、《梅州公安》等一大批电视专题节目。

电台节目有舆论监督栏目《行风热线》,时政类新闻《梅州新闻》、《梅州早晨》,电台娱乐类节目《围龙屋广播剧场》、《无线音乐俱乐部》,“脱口秀”类节目《夜航948》和《与你同行》、《客家综艺》、《快乐流行风》、《听游天下》、《新歌新势力》、《生活一点通》、《时事快车》、《耳听八方》、《说你说我》、《快乐向前冲》、《老歌听不完》等节目。

频道介绍目前梅州广播电视台已有5个电视频道和2个电台节目,如下:

梅州-1—梅州电视时政综合频道(1991年1月1日开播,前身为梅州电视台新闻频道)(全普语播出)

梅州-2—梅州电视客家公共频道(1994年开播,前身为梅州有线一频道、梅州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全客语播出)

梅州电视影视文艺频道(1994年开播,前身为梅州有线影视频道、梅州电视台影视频道)

梅州电视股市信息频道(2003年开播,前身为梅州电视台互动信息频道、梅州电视台信息频道,梅州电视台潮流购物频道)(2008年四频道合并,本频道为付费节目)

梅州电视数字导视频道(2009年开播,为方便梅州数字电视用户而设立)

梅州电台生活广播(FM94.8兆赫,1991年1月1日开播,前身为梅州电台新闻广播、梅州电台综合频道)

梅州电台快乐广播(FM100.3兆赫,1994年开播,前身为梅州电台音乐广播、广东电台梅州台)

广电大事记1988年:批准建台,安装调试后转播中央二台节目成功。

1990年:正式开台播出本台自制节目,并举办文艺晚会通过录像播出。

1991年:改原300瓦发射机为1000瓦发射播出,扩大了我台的收视覆盖面。

1992年:在各县采用发射机,实现录播节目覆盖梅州八县(市、区)

1993年:由梅州市委、市政府承办,梅州台协办,在梅县体育场(东较场)举办了中央电视台93元宵大型文艺晚会。

1993年:举办了“梅州小姐”竞选活动。

1993年:新闻中心首次赴香港采访了广东省经贸洽谈会。

1994年:在八乡山1277米的高山顶上建成发射塔,用10千瓦大功率发射播出,原梅州市委书记刘凤仪同志亲临我台启播,使我台的电视节目覆盖整个粤东及江西、福建边缘地带,受众人数2000多万。

1994年:我台实现全市新闻联播。

1994年:直播第12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及大型文艺晚会《客家春秋》。

1995年:举办开播5周年系列活动,并举办大型文艺晚会,邀请董文华等和广州战士歌舞团来台演出。

1996年:举办‘96“梅视杯”中国足球精英赛,邀请中国国家队、北京国安队、广东宏远队、山东泰山队参加,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总编辑洪民生前来指导。

1996年:专题中心赴新加坡采访世界客属第13次恳亲会。

1996年:新闻中心被评为广东省广电系统先进单位。

1997年:自行安装设计转播车一部,为现场直播、录播提供了可靠保证。

1998年:新闻中心远赴湖北水灾现场采访抗洪一等功臣杨德文烈士事迹。

1999年:新闻中心首次赴马来西亚采访世界第14次恳亲大会。

1999年:现场直播梅州市建国50周年“祖国颂”大型文艺活动。

1999年:新闻中心、专题中心首次赴澳门采访回归活动。

1999年:应福建武平县委、县政府要求,本台第一套节目进入武平有线电视网,受众10多万人。

1999年:举轮子 ‘99“广东女子足球邀请赛”,由台湾铭传队——广东海印队绿茵竞技。

1999年:梅州市区有线电视主干线全面实现光纤传输。

2001年:梅州电视台与梅州市有线广播电视台实行两台合并。

2002年:梅州电视台800M2大型演播厅正式投入使用。

2004年:梅州人民广播电台、梅州电视台、梅县潮塘转播台、梅州市广播电视服务公司、梅州市微波站、粤东鸿图嶂电视调频转播台六单位整合成立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SMC)梅州广播电视台。

2006年:梅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梅州-2)实现全客家话播出,并更名为梅州电视台客家公共频道。

2007年:开播民生新闻类栏目《民生820》。

2007年:开播综艺娱乐节目《民星乐翻天》。

2008年:接管位于东山教育基地的亮胜客家艺术中心。

2009年:与广州陈小奇音乐公司合作,成立广东客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公演我国第一部以汉族民系为题材的大型民系舞蹈《客家意象》。

2009年:梅州嘉数广电网络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梅州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正式启动。

2009年:我台属下广东客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影南方新干线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亮胜剧院。并同步放映大型史诗片《建国大业》。

2009年:开播民生法律类节目《维权820》、民生专题新闻评论节目《事事关心》、民生财经类节目《财富屋家》。

2009年:电视频道时政综合频道、客家公共频道台标更改为“梅州-1”和“梅州-2”,并正式改版。

2010年:我台与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联合举办“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得到了包括广东电视台、香港TVB、北京光线传媒和深圳广电集团、赣州广电局等单位的支持和媒体协助。

2010年:我台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梅州分公司、中国铁通梅州分公司联合推出了“客都宽带”业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