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阳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汉置。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置寻阳县,县治约在今湖北黄梅蔡山附近的古城村。寻阳县面积为7938平方公里,包括今黄梅县全部,广济县绝大部分,宿松县湖区以南至望江县华阳沿江一带,九江县大部分,湖口、彭泽两县北部沿江一带(即古之柴桑、彭泽二县之间自长江至庐山一带)。属于庐江国。

东汉顺帝时(126—144)寻阳县属扬州庐江郡。

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寻阳属荆州蕲春郡。

魏黄初二年(221),孙权改设为武昌郡,领寻阳隶荆州。同年,改武昌郡为江夏郡,此时,寻阳还隶扬州蕲春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撤蕲春郡,划寻阳隶荆州武昌郡。二年(281),还隶扬州庐江郡。永兴元年(304),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寻阳县治迁江南鹤问寨(江西九江境内)。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寻阳,南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3县,划入寻阳县,隶江州。

十八年(598),改寻阳县日彭蠡县,仍隶江洲。

大业二年(606)。改彭蠡目彭城,寻又改湓城,均属九江郡。

唐武德三年(620),置江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湓城隶之。

五年(622),改湓城为楚城,仍隶江州都督府。

贞观元年(627),罢都督府,分全国为十道,楚城隶江南西道江州。

八年(634),省楚城更置浔阳县(“浔”始加三点水),上隶不变。

天宝元年(742),改为江州浔阳郡,领浔阳县属江南西道。

乾元元年(758),改浔阳郡为江州,浔阳隶之。

五代杨吴时,浔阳县隶杨吴江州。南唐改浔阳名德化,隶奉化军。

北宋开宝八年(975),德化隶江南东路江州。元丰间(1078—1085),析全国为23路,德化属江州隶江南西路。

南宋建炎元年(1127),升江州为定江军,德化隶之。绍兴二年(1132),随江州隶江南西路。

元至元十一年(1275),置江东西宣抚司,德化隶之。

十三年(1276),隶扬州行省江西大都督府。

十四年(1277),罢都督府,置江州路,领德化隶龙兴行都元帅府后置江西行中书省,江州领德化隶之。

十六年(1279),隶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1285),隶江西行省江州路。

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省为布政司,德化隶江西布政司九江府。清仍明制。

民国3年(1914),1914年避福建德化县同名改为九江县。隶江西省九江府。

1949年5月17日获得解放,原九江县城设九江市,农村归九江县,县人民政府仍驻市区。

1959年市、县合并,1961年市、县再度分设,1968年县人民政府从九江市区迁沙河街。

九江县今属九江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