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
溱潼,地名,俗称'存中'。原名秦潼,古称秦泓。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溱潼一度临海,夏商时属扬州,春秋时属吴。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潼盛产稻米、棉花、鱼虾、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溱潼镇,最早得名于明代。原名秦潼。后乾隆经此,朗声念道“秦潼”,然后略作沉思说:“此处四面环水,名字也应该字字含水,现在只有‘潼’字带水,朕给‘秦’字也加上三点水。”自此溱潼的名字就流传下来了。 从名字来看,命中注定了溱潼与水的不解之缘。清代中叶起,溱潼农业、渔业和窑业日渐兴盛,又处姜兴河、泰东河的交汇之地,占航运之利,是漕运盐运必经之地。随之人烟稠密,店铺林立,成为水乡的闻名市镇。二十年代至抗战初期,溱潼粮食贸易繁荣,米厂、油坊越办越多,茶馆、饭店、浴室兴起,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商业相应发展。镇上有电灯照明,电话、电报成了商家的通讯手段。《溱湖日报》、《溱报》相继问世。溱潼一度有'小上海'之称。发展至今天,溱潼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全国重点镇。
溱湖八景:东观归渔,绿院垂槐,南寺书楼,北村莲社,石桥明月,西湖返照,花影清皋,禅房修竹。
溱潼会船节:溱潼会船一年一度,日期在清明节的第二天。据传,宋代岳飞部下张荣、贾虎与金兵大战秦潼村,溃敌于缩头湖。自己也陈尸湖畔不少。每逢清明节第二天,溱潼人便撑篙划桨,汇聚溱湖,追悼忠魂,竞舟礼祭,一直沿袭至今。届时十里溱湖,千舟竞发,万民欢腾,中外友人'浪花中携手,笑声中相逢;心比春风暖,情比美酒浓'。这项活动已被国家旅游局定名为'中国溱潼会船节',并被列为全国十大民间节庆活动之一。
溱湖风景区:喜鹊湖湖面宽阔,风光旖旎,幽静宜人。区内有稀有动物麋鹿、鳄鱼,有温泉,既是湿地草原,又是国家森林公园。溱潼镇有'院士旧居'景点,当代李德仁、李德毅'兄弟二人四院士'的佳话传遍中华。被誉为'神州茶花王'的溱潼万朵古山茶位于一古民居内,全国罕见,世界少有,是世界文化遗产。该风景区已批准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溱湖八鲜:溱湖水域宽阔,水质清淳,水草丰茂,所繁育生长的水生动植物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由溱湖簖蟹、溱湖青虾、溱湖甲鱼、溱湖银鱼、溱湖四喜、溱湖螺贝、溱湖水禽、溱湖水蔬总称之为'溱湖八鲜'。来古镇溱潼,尝溱湖八鲜,品溱湖水啤酒,将使人流连忘返。
溱湖湿地农业生态园:里下河观光和农业旅游路不可缺少的风景。楼台环绕、亭阁相映、碧水相连的园林化农业观光!
当代音乐家、诗人石林赞曰:'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
清康熙时,早期的溱潼人依靠着肥沃的土地和无垠的水域,过着农耕与取鱼为生的日子。清嘉庆年间,因当地人取河道之泥烧制砖瓦,大建房
屋,便有镇里七座形似馒头的砖窑上,高挂起七盏窑灯,人称溱潼为“七星村”之美名。
溱潼古镇
晚清民国之际,溱潼镇进入重要的商品经济发展时期。此时烧砖瓦的窑,逐渐迁往位于镇西南的湖西庄。由于溱潼居于三县交界,附近姜堰、兴化、东台所属的里下河大平原,是生产小麦、棉花和水稻的粮棉之仓。加之,这些地方通往溱潼的水上交通极为便利,溱潼便成了大规模棉粮集散地。此外清朝词学家蒋鹿潭在此久居,写下了《永云楼词》。诗人吴嘉记、画家郑板桥、学者孙乔年、民国元老于右任,都曾挥毫寄意,吟咏溱潼。清光绪末年,粮食生产局面达到鼎盛,仅镇上就开有粮行 10余家。经济的繁荣,带来镇区新的变化,大规模的建设进入了全盛,一座繁荣富裕的溱潼镇建成了,也极为难得地保留了一座原汁原味的历史古镇。
黄桥战斗前夕,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管文蔚同志贯彻“联李反顽”方针,与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在溱潼夏家汪成功地进行了水上商谈。民国三十二年 (1943年)这里是中共民主政权兴东行署辖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民主政权兴东县溱潼镇设在这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民主政权兴东县兴南办事处设在溱潼,1945年10月民主政权溱潼县成立。
1949年5月19日中共苏北区党委决定撤销溱潼县,溱潼行政区从原国民党时期的东台县划入泰县,为泰县溱潼区。建国以后,此地行政区辖几次更变,1999年9月,溱潼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再度合并为溱潼镇。当代著名气象学家朱乾根、画家朱铭、雕塑家吴为山、作家周桐淦等都是古镇的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