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示意图

亦称“断层地震”。

地震的一种,由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而引起。

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形变,当变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

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其特点是活动频繁,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大,因此,是地震研究的主要对象。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研究是地震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有关构造地震的成因理论,最主要的有断层说、岩浆说和相变说等。

构造地震的类型

(1)孤立型地震: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能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2)主震----余震型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叫余震。

(3)双震型地震:一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4)震群型地震: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