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村
1、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岭坡乡蛟龙村蛟龙村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岭坡乡北部,处湘潭、衡山两县交界之处,距乡人民政府3公里。花石到岭坡的湘衡跨县公路——花岭公路穿过境内。
蛟龙村原名叫新龙村,建立于1961年5月,属望峰公社,同年11月改属岭坡公社,1984年队改村后改为新龙村,九十年代中期改为蛟龙村。村委会设在宾家湾的清坪岭。下辖宾家湾、兰家板塘、蚊子冲、芦竹塘(分为两个组)、井冲、芭蕉垅(分为两个组),大水冲、喻家冲、蒋家板塘、蒋家冲十二个村民小组。共有住户270户,总人口1008人,现有耕地630亩,其中水田612亩,旱土18亩。
蛟龙村地域宽,人口多,经济发展慢,农业以双季水稻为主。近几年,生猪养殖业有所发展,但规模不大,效益不高,板栗等经济林曾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经济效益。[1]
2、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乡蛟龙村蛟龙位于石马乡政府驻地西石马以东五公里。东邻紫罗山,西依明德山。博(山)临(沂)公路从村旁穿过。是石马乡与北博山乡、岳庄乡、八陡镇接壤处。设一村民委员会。 共811户,2974人。耕地2,112亩,造林1,200亩。主产小麦、玉米,其次高粱、谷子、地瓜等。工副业有锻造厂、石料厂、水泥预制厂等。石料厂设紫罗山之阴, 系纯石灰岩, 含碳酸钙56%,石质良好,经销青岛等地。年产值25.5万元。
《薛氏世谱》载:“薛公讳德祥,字云堂,原籍山西绛州人,……迁益都孝妇乡,即今博山县也,居住在县东南焦岭庄,殁于宋仁宗六年。”据此,约在宋太宗雍熙年间(公元984年)以前,此地已形成村落。
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及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均载村名为“焦岭”。清嘉庆《王氏谱碑》又载村名为“蛟龙”。相传,因村西有一高阔平坦的石坡,故得名为“薄板台”。至宋代,又因地处焦岭之麓,故又名“焦岭”。元末,村被洪水淹没。水落后,在村西明德山雾云洞中,发现一形似“龙”状的化石。故重建家园时,为永记创业艰辛,改村名为“蛟龙”。[2]3.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梅港乡蛟龙村蛟龙村是余干县梅港乡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黄金埠镇到社庚的公路旁。近些年来,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