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改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概况燃料改质是作为降低排气污染措施进行研究的,传统式发动机燃烧稀混合气的研究,其目的是提高热效率。由于醇类燃料具有改质的性质,使用甲醇或乙醇来减少汽油的消耗,利用排气余热提高热效率,作为将来的醇类燃料发动机或节能发动机的一个系列,是值得关注的。

基本方式将汽油和醇类等液体燃料通过触媒改质,制成以H:、Co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性气体。把

种气体与由化油器形成的混合气混合,能促进燃烧,因此,在采用非常稀薄的混合气的情下也能稳定地燃烧。作为燃烧稀混合气的一种方法,它既能减少排气中的有害成分,又有于提高热效率。

改质气体的成分随燃料、触媒种类、温度、压力、空间速度不同而不同,在适当条件

下,接近理论平衡值。

Indolene(美国试验汽油)在27℃、250mmHg条件下改质时的平衡成份。当空燃比较低时,H的比例增加,但空燃比低于5.5时(过量空气系数a=0.),则碳黑的临界空燃比降为3.9(a=0.27),同时H:的收得率大大增加。

JPL采用Ni系触媒,在970℃温度时不加水,按空燃比5.15进行改质,但在这种条件下,容易产生碳黑,·热损失也大,改质热效率(供给燃料的最低发热量与生成气体的发热量之比)保持在78.5%。

相关发展1973年和1974年,西德Siemens公司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工业大学的JPL(喷气推进研究所)相继发表了部分研究成果。之后,美国GM汽车公司及日本的丰田、日汽车工业公司也从不同角度发表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早稻田大学从1972年起进行了基础实验研究。[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