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村绿茶
邓村绿茶邓村绿茶为湖北著名商标,邓村绿茶产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西陵峡一带。中国有茶第一乡·邓村绿茶(一)地理环境
邓村绿茶生长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地跨北纬30°32’--31°28’,东经110°39’,属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东接远安、当阳,西邻秭归、兴山,南抵枝江、枝城、长阳,北与保康接壤,环抱宜昌市城区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县城距三峡大坝坝址4.5公里。素有西陵峡晶莹小城之美誉。邓村绿茶就生长在这崇山峻岭的山坡上。
(二)茶树品种
宜昌大叶种(代号华茶29号)是国家首批认定的30个地方良种之一。支柱小乔木型,树姿开张,分枝中等,新梢节间长4.5—5.5厘米,叶椭圆型或长椭圆型居多,一般叶长14.7±2.4厘米,叶宽5.1±1.1厘米,叶面积53.7±2.3平方厘米,成叶绿色,略上斜,老叶深绿。水平着生,叶面隆起,有光泽,叶质柔软,叶身平展,叶脉8--10对,叶齿浅有钝角,叶缘微波状,叶尖多钝尖,花序多对生或丛生,花冠展宽25--35毫米,花瓣白花七片,花萼绿色五片,雌蕊高于雄蕊,三开裂,长7--12毫米,果实成熟后为棕褐色,种籽为深褐色,多球形,百粒重125克左右。
宜昌大叶茶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整齐肥壮,夏秋季生长亦很旺盛。越冬芽3月上旬萌发,至11月上旬前后停止生长。9月下旬初花,10月盛花,11月中下旬为开花末期,开花结实多,无性繁殖能力也很强,扦插、压条成活率都很高。
宜昌大叶茶抗逆性较强,病虫危害较少,虽常有秋旱无雨天气,但无明显旱害现象;抗寒性也较强,海拔1400米高山都有种植。
宜昌大叶茶芽叶肥大壮实,茸毛尚多,黄绿色,1芽3叶长6.6—7.3厘米,百芽重57克左右,据中茶所对1芽1叶蒸青烘干样化学分析:含茶多酚35.8%,咖啡碱5.87%,氨基酸1.64%,水浸出物46.3%。
(三)采制技术
采摘 峡州碧峰茶原料要求以1芽1-2叶为主,芽叶长3厘米左右,不采对夹叶,紫芽叶,病虫叶,雨水叶,露水叶,不带鳞片、雨叶和单片叶,保证鲜叶的嫩度、匀度、鲜度、净度。
摊青 鲜叶采回后,及时摊于竹簸箕内,厚约寸余,置于阴凉避风处,间断翻动几次,经4--6小时摊放,掌握失重4.5%--5.5%时付制。
杀青 将4--5千克摊青叶投入到转速24--28转/分,温度180--200°C的复干机中,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经6--8分钟,待叶色转暗绿,叶茎折而不断,总失重38%--40%时适度。
摊凉 杀青叶出于簸箕内,边出边用双手迅速抖开散热,摊放约20分钟。
初揉 将摊凉的杀青叶盛入6CR-30型揉捻机中,按轻--重--轻原则施压揉捻,历时14--20分钟。
初干 将揉捻叶投入100--120°C的复干机中,炒6--8分钟至总失重62%--64%,约八成干时出机。
复揉理条 初干叶先盛竹簸内,手抖散热,后转入水浴平台导热箱上,运用抓、拢、理、搓、抖等手法,反复搓揉理条,保持箱面温度60—80°C,直到条索紧秀挺直,白毫显露,历时约10分钟。
足干提毫 理条茶薄摊于垫有白纱布的蔑织毡帽炕上,木炭生火,控制温度70—80°C进行文火烘焙,并酌情收堆翻散提毫至足干,即茶叶手捻成粉,历时约30分钟。
精制定级 将足干后的茶叶,筛分割末,拣除异劣,取样审评、定级、匀摊后包装贮藏。
(四)历史沿革
邓村绿茶历史悠久,但同样备受争议。从15年前申报“邓村”商标,到2001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撤销,再到2006年6月领到新的集体商标“邓村绿茶”,邓村绿茶的品牌保护一路坎坷。
2006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对宜昌市夷陵区“邓村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公告确定邓村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下堡坪乡、雾渡河镇、樟村坪镇、黄花乡共8个乡镇的行政区域。其质量技术要求包括品种、品质、立地条件、无公害和有机茶栽培技术规程、鲜叶采摘等级、加工工艺规范、质量特色级别。
邓村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者,在茶叶生产加工中可加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标注品质级别。对邓村绿茶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利于保证邓村绿茶牌邓村绿茶的质量和特色,维护邓村绿茶产品声誉,促进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邓村”牌绿茶全面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