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社会兼职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重庆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研究领域1、教育心理学研究

一直从事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教学心理、美育

张大均
张大均

心理、教育心理学理论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研究领域先后主持了10余项国家、部委科研课题,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

3、社会心理研究

学术兼职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

3、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

4、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兼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6、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大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7、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

8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

9、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

10、重庆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荣誉称号1.1993年起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1996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3.2001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摸范教师”称号[1]

获奖科研1.《试论教学的根本原理》,获重庆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88年,独立获得)。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88年)。

2.《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用科研成果二等奖(1994年10月,独立获得)。

3.《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著作奖(1994年)。

4.《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5.《改革的社会心理研究》,获四川省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12月,与张庆林合作,名列第一)。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2年)。

6.《美育心理学》,获四川省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戚果二等奖(1994年l0月,名列第五)。

7.《美育心理研究》,获四川省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戚果一等奖(1994年l0月,名列第四)。

8.《美育心理研究》,获国家教委二等奖(1996年,名列第四)。

9.《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年5月,名列第四)。

10.《大学生品德心理》,获四川省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2年12月,与曾欣然合作,名列第二)。

11.《大学生品德心理》,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2年,名列第二)。

12.《大学生品德心理》,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2年,名列第二)。

13.《宣传心理学原理》,获重庆市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料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2年12月,与曾欣然合作,名列第二)。

14.《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1995年5月,独立)。

15.《试论当代教学心理学的基本走向》,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秀论文奖(1997年4月,独立)。

16.《教学心理学》,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名列第一)。

17.《中小学课堂教学心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获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独立)。

18.《教学心理学研究》,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年,名列第一)。

19.《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年,独立获得)。

20.《深化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科学创新人才》,获重庆市第二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名列第一)。

21.《教与学的策略》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排名第一)。

22.《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培养的系列教材建设》获重庆市第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名列第一)。

23.《教育心理学教程》,获西南师范大学第三届优秀教材(1995年,名列第一)。

24.《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论文奖(1995年)。获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大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1992年。)

25.《小学生理想教育的心理学依据》,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4年,名列第一)。

26.《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0年)。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1990年)。

27.《改革宣传的社会心理功能》,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1年)。

28.《中国公民改革参与意识的分析研究》,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论文奖(1997年)。

29.《心理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1年)。

30.《当代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走向》,获四川省教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

31.《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形象的心理结构》,获重庆市心理学会优秀论文奖(1989年)。

32.获西南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学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展览译比一等奖(1997年)。

33.《高师生心理素质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获1999-2000年度重庆市期刊好稿。

34.《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获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优秀论文(1997年)。

35.《家庭心理素质教育丛书—心的教育》,获全国教育类图书优秀图书二等奖(2003年)。[2][3]

相关词条心理学家

张庆林

李小平

黄希庭

张厚粲

彭聃龄

莫雷

桑标

余林

张灵聪

张大军

张大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