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岭北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岭北”或“岭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岭北省、岭北行省。岭北行中书省为元朝中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地图

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一说直到北冰洋)、东与辽阳行省接壤。

历史沿革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岭北行省所在的内外蒙古是蒙古帝国初期的核心部分。54年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忽必烈迁都大都前的上都(开平府)在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1206年到1260年,帝国初期首都就在漠北的哈拉和林。1260年,蒙哥汗死后,留守首都的阿里不哥被蒙古本土的贵族推举为大汗,据有漠北。而忽必烈闻讯后,也在开平也自立为大汗,据有漠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把他幽禁,不久逝世,或谓遭忽必烈毒杀。漠北,漠南尽为忽必烈所有。

由于忽必烈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基础都在漠南地(今内蒙古)﹐因此不再以和林为都城﹐而迁都于燕京,并改称大都。由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镇守。后改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省会和林,管辖范围大概为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西伯利亚南部。而今天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通辽市等地属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元朝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置岭北等处行中书省于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境内前杭爱省西北角),有的版本的岭北行省一直达到西伯利亚全境,濒临北冰洋。

行政区划和宁路和宁路:元太祖十五年(1220)于哈剌和林河东筑和林城,置元昌路;中统元年(1260)迁都,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徙都元帅府于金山之南,只称和林宣慰司,至元二十七年(1290)改置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大德二年(1298)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十一年(1307)改置和林路,皇庆元年(1312)更名和宁路。称海宣慰司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太祖年间于阿鲁欢地方筑称海城;大德十一年(1307)置宣慰司,辖行省西境;至治三年(1323)改置称海屯田总管府,后复改置称海宣慰司。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辖地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辖地:即别吉大营盘辖地,在称海司以北,有益兰州、谦州、吉利吉思、撼合纳、乌斯五部。

益兰州

益兰州,益兰是突厥语,意为蛇。因州境山中“见一巨蛇,长数十步,从穴中出饮河水,腥闻数里”,遂以为州名。其地在唐麓山(今唐努山)北麓,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小叶尼塞河)南岸。元仁宗以后隶属于岭北行省。今属俄罗斯图瓦共和国。

谦州

利吉思

撼合纳

乌斯藩王封地齐王部(合撒儿后王封地) 在广宁王部以东。

济南王部(合赤温后王封地) 在广宁王部及齐王部以南。

广宁王部(别里古台后王封地) 在和宁路以东。

阳翟王部(窝阔台后王封地)

外喇部(外喇王封地)在和宁路西北,称海司东北。

八邻万户:在阳翟王部以北。

逊都思千户:在和宁路以北。

有八剌忽、不里牙惕、火里、秃麻等部在大泽附近,有克失里迷、贴良吉惕等部在赤马儿河附近,有昂可喇等部在昂可喇河附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