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与东亚海域文化交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

舟山普陀与东亚海域文化交流

书 名: 舟山普陀与东亚海域文化交流

作者:郭万平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ISBN: 9787308071284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 元

内容简介《舟山普陀与东亚海域文化交流》内容简介:普陀历史悠久、人文深厚,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普陀更是东亚海上丝路的重要中转站之一,距日本长崎港852公里,离韩国仁川港897公里。历史上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通过航海在这块海洋区域得以实现并相互融合,因而在普陀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人文遗存,如春日丸与桃花岛的白雀寺、如韩国孝女与东港的沈清院,如日本高僧慧锷与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等等,在史书典籍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如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如16世纪东亚民间贸易中心双屿港,如古代海商航行风动力帆船的主要通道、被成为普陀“海上丝绸之路”出口的石牛港等等,至今普陀人民和日韩两国沿海一带的人民仍保持着许多生活习俗包括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相似性。

作者简介张捷,普陀海洋文化研究会会长。

郭万平,浙江工商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图书目录序

序二

“寺社造营料唐船”再探一——以贸易、文化交流、沉船为中心

日本遣明使与普陀山

16世纪40年代的双屿走私贸易与欧式火器

兰秀山之乱与明初海运的展开——基于朝鲜史料的明初海运“运军”素描

宁波海上的佛狼机集团与马六甲网络组织——南蛮贸易前史

黄鱼洄游人在人间——从渔业、渔民的视角重新审视舟山历史

明代万历年间普陀山的复兴

策彦周良两渡朝贡与海禁

由普陀山传承而来的日本的观音——以福井县天妃妈祖观音像为中心

观音信仰与海域世界

日本中世以来“补陀落渡海”述略一一兼评根井净著《改订补陀落渡海史》

日本“九州大邦主”大友氏与舟山岛

杭州湾北岸与舟山之间海上交通变迁考略

普陀拙子事迹访考中的日本元素

鉴真号复活与中日文化交流

“不肯去观音”传说新探

“水仙信仰”与“沈清祭海”的文化关联

从“沈清故事”看舟山沈家门在中韩友好交往中的历史地位

普陀紫竹观音及其东传考略

从日本“唐人墓”看东亚海域交流

后记

著译者简介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