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儿童综合症
概述概述
2009年12月在网络看到一个新名词:Hurried Child Syndrome。 于是直译为:忙碌儿童综合症。

这个名词的起源似乎在美国,而病症的根源则在家长:过多地安排各种学习(learning opportunities),占用了孩子的空余时间,最终使得孩子变得焦虑、抑郁、甚至精神恍惚。
Hurried child syndrome(忙碌儿童综合症/揠苗助长综合症)指的是家长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过满、极力要求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佳绩,并且希望孩子像小大人一样行为和做事的现象。
“忙碌儿童”这个概念是由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在其1981年出版的著作《忙碌儿童:成长得太快》首次提出的。
现象现象
周末的早晨,本该是学生和上班族们在家补觉的时间,可是在公交车上总是能看到一对对母女、祖孙、父子或母子们背着书包,拎着琴盒、画板之类的物件奔向某个“班”的上课地点。“现在的孩子真累!”身边很多同龄人都这样感叹过。没办法,谁叫他们赶上hurried child syndrome的盛行期了呢。
忙碌儿童综合症的症状之一就是强迫学龄前儿童不断参加各种班和特长培训,以帮助他们为入学做好准备。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温室培育”(1985)和“超级宝贝综合症”(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