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

一、成语
词目山高水长
发音shān gāo shuǐ cháng
释义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示例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近义词山长地远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二、文化遗址
【名称】:山高水长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清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景观
【文物现状】:
【简介】:
位于圆明园的西南一处空旷之地,俗称“西园”或“西苑”,乾隆皇帝亲赐名曰“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楼西面的开阔地带,是供皇家子弟和卫戍部队习练武艺的大操场。山高水长以北、九州清晏以西有一处非常特别的景观——万方安和,整个建筑群呈卍字形,由建筑在水中的三十三间殿宇组成,其寓意是祝福大清天下长治久安,这种平面呈卍形的建筑,在我国仅此一例。与万方安和北端相邻的是以陶渊明诗意构建的武陵春色,武陵春色在雍正时期名叫桃花坞,其中种植的山桃树竟达万株之多。
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武赛箭。
乾隆有题诗如下: 在园之西南隅,地势平衍,构重楼数楹。每一临瞰,远岫堆鬟,近郊错绣,旷如也。为外藩朝正锡宴,陈鱼龙角觝之所。平时宿卫士于此较射。
重构枕平川,湖山万景全。
时观君子德,式命上宾筵。
湛露今推惠,彤弓古尚贤。
更殷三接晋,内外一家连。
三、小说
《山高水长》是一部反映当代青年人百折不挠的追求人生理想的原生态小说,有一种入木三分的悲壮感。丁向华是386年代的典型代表。这一代人年龄约30多岁,80年代读大学,60年代出生,是跨世纪的社会主流人群。社会转型的激烈变革把这一代人直逼到现实生活的风口浪尖,演绎出了起伏跌宕的人生故事。作为现实题材的原创小说,《山高水长》表现了作者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严肃的价值取向。也把386年代真实而永远地定格在历史的长流之中。
《山高水长》是解放军女中将聂力回忆她的父亲——聂荣臻元帅光辉一生的纪实文学作品,书中有很多聂帅鲜为人知的故事,如:出国求学、参加革命起义、早期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创建晋察冀敌后革命根据地、参与决策与领导“两弹一星”等,让我对聂帅有了更全面认识聂帅,他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聂帅小时候,正值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历史时期,他在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后,毅然决然地去法国留学,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在那里认识了邓小平、周恩来等人,不久他们就回到国内参加了武装起义。书上有一张聂帅和林彪在一架战机前的合影,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感觉他们太小了,很难把他们和武装起义的领导联系起来,然而,恰恰是他们这么一群有着救国救民崇高理想的年轻人,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重任。

四、雕塑
作为山东临沂人民广场的主标志和主要景观雕塑,矗立在人民广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