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之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嗜痂之癖

发音shì jiā zhī pǐ

释义嗜:喜爱;痂:疮口结的硬壳;癖:积久的嗜好。原指爱吃疮痂的癖性。后形容怪癖的嗜好。

出处《南史·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典故典出《唐·李大师、李延寿·南史·卷十五·列传第五·刘穆之传》:“ 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痂落在床,邕取食之。灵休大惊,痂未落者,悉褫取饴邕。邕去,灵休与何勖书曰:“刘邕向顾见噉,遂举体流血。”南康国吏二百许人,不问有罪无罪,递与鞭,疮痂常以给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南朝刘邕性喜食痂,感其味似食鳆鱼。一日,邕拜望正患疮疾之友孟灵休,见床上颇多落痂,辄取而食之。休感心惊,便将其身上未剥落之疮痂,尽数剥下贻之,致使疮口复流血矣。后邕命所属南康郡之二百多名官吏,不论有无罪愆,每人须轮番挨鞭,致伤以成痂,供其食用也。

示例但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鲁迅《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用法作宾语;形容怪癖的嗜好

故事传说古代东莞人刘邕有吃人身上的疮疤痂的爱好,他觉得吃起来像吃鳆鱼一样的味道。有一次他去拜访孟灵休。孟灵休先患炙疮,疮痂落在床,刘邕拿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吓得孟灵休立即劝阻他不要这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