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道之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道德经》——弱者道之用此句出于<<道德经>>里的第四十章。全文是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用白话文直译做::有反则有正,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趋势。处于柔弱的状态,是“道”的运用或功用。相辉映则显示出了"道"的运动.。而弱在这里并不是一般意思的弱,而是一种不强求,执着顺其自然的处世方法和心理,这就是道的运用。

“弱者道之用”也恰恰体现出了道家的思想真谛:顺其自然。道家一向追求养生恬心,放纵自然的主观思想;

这句话老子之意是“大道的精髓是在于柔,在于弱,在于善,而不是在于极端。一个人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定格太辉煌,太极端,不要去太苛刻,太猜忌,争论。这样反而违背了道之真,只有以一种绝对柔韧的人格的去处世,反而更容易受人尊重,更容易成功,什么事都是辩证的,太顺必然走向逆,太逆必然回归顺。就像太极一样,极阴必阳,极阳必阴,只有中间调和才是最高境界。”

这句话之所以极富哲理性,就是因为运用了老子的朴素的辨证法,揭露出一个道家本质:“物极则反。”

如此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亦正亦反,互斥互补。看似对立,实则息息相关。

老子的道家思想有一个哲点是非常著名的:小国寡民。其实“小国寡民”也是印证了“弱者道之用。”有才不居不上,不居下,居于中才会放任得运用大道。

老子的任何思想都是站在一个常人不及的高度来想问题的,但这种高度也是用语言无法阐述的。

“无为胜有为,柔韧胜刚强,上善若水,才是做人处世的一种快乐的方法,不要求高,也不望低,道不远人,心态舒畅,临山崩而不乱。看破世俗,即可得道。”才为“弱者道之用”的主观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