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投资该馆总投资约2亿元,整体建设用地达12.9万平方米,控制用地10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75万平方米。由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精心制作而成,创意紧扣海的主题,而且功能、结构、形式、文化内涵高度统一。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

馆内建筑水晶宫中间最大椭圆体为“水晶宫”。用来盛放古船“南海一号”,它是一个巨型玻璃缸,水深12米,因而被形象地称之为“水晶宫”。这些水的水质、温度及其环境都与其所在海底位置完全一样。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水。古船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约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26日已将它与船载物品和淤泥一起,被平移到这个巨型玻璃缸中。游客在博物馆里可以通过地下一层的水下观光廊透明墙壁环绕参观,博物馆是世界首例将古沉船水下考古过程向观众开放的专题博物馆。据悉,这种保护和陈列方式,在世界同类主题博物馆中是前所未有的。对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馆中展品:南海一号

固定陈列博物馆设立“南海一号”水下考古现场发掘、海上丝绸之路史和水下考古史三个固定陈列展览,并将逐步建设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中心数据库。陈列馆陈列馆陈放从古船里打捞出的金、铜、铁、瓷、玉类等文物4500多件,宋代铜钱6000多枚。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浙江龙泉、福建德化、闽清义窑、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著名窑系的外销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远非陆地出土的同类瓷器所能比。依其数量和价值计算,将是全广东省博物馆藏文物的总和还要多。

发展核心原则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成为以“文物保护、协调环境、旅游开发”为出发点,以文物保护为核心,以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为原则,以“藏以文化底蕴,寓意时代意念,融以自然神韵”为目标的“世界一流、亚洲一流”的现代化专业性水下博物馆。在博物馆周边兴建有娱乐城、潜水俱乐部、风帆俱乐部、宾馆、海水浴场、海文化表演广场以及旅游娱乐商业街等辅助设施。项目设计将严格遵守以文物保护为核心、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原则,确保建成后与博物馆主体相配套。

注:图片出处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海陵岛十里银滩风景区西面,主体工程建基面积12288平方米,层高三层,总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是一个以“南海I号”宋代沉船及其船上文物为主的大型博物馆,其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南海一号“南海I号”宋代沉船1987年被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距阳江市海陵岛30多海里的海区意外发现。“南海I号”整船长约30.4米,宽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南海I号”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产,她所载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及研究我国古代的“来祥加工”等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考古界和探险界关注的焦点。兴建时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05年12月28日动工兴建,博物馆主体工程由五大“关联舱体”组成,水晶宫是五大“关联舱体”中最大的一个舱体,“南海I号”宋代沉船就是安放在水晶宫里,其水深12米,水质、温度及其环境都模拟沉船当时所在的海底环境参数人工合成建设。2007年12月23日,“南海I号”整体打捞出水,2007年12月28日顺利进馆。

开馆时间

200年12月24日上午10时,备受瞩目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迎来开馆时间,面朝大海,盛大的开馆庆典在海陵岛十里银滩“南海一号”博物馆广场举行,从此,中国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的历史再次被改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