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二龙戏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龙舞《二龙戏珠》是江苏省句容市葛村(现郭庄镇)三阳地自然村开展的一项民间文艺表演活动。

相传句容赤山湖的赤山之巅,有座天云寺,又名祠山行宫,主供张大帝。清康熙六年(公元1662年)元宵节,山下各村民众为争先上山祭祀,发生斗殴,相持不下时,三阳地村一吴氏女子站了出来,端起内盛茶水的大石臼,放于一大树树桠之上,声称谁能捧起石臼喝了茶水算获胜。此举为各村民众惊叹不已,自甘认输。于是三阳地村的村民先行上山,从祠山行宫夺得了两座“神亭” 、一张四脚雕龙的香案和两架龙灯。这两架龙灯从此成为该村的祭祀用具和娱乐道具,并由此形成了舞蹈《二龙戏珠》。

三阳地的龙舞《二龙戏珠》,以“珠引龙舞、云随龙翻,龙云穿插、二龙戏珠”为主要内容,队型主要有:龙筐、二龙吐水、龙井、上水波形、下水波形、二龙戏珠、龙穿梅花、螺蛳单结顶、龙戏尾、龙戏情、八瓣花等。

龙舞《二龙戏珠》为两条龙,每条龙龙身长19米,10人一条龙,共20人舞动表演。一人持龙珠领珠,另有数十人举旗打伞、敲打锣鼓、表演云片。

出行时,锣鼓开道,龙旗龙伞,浩浩荡荡。进入场地,在热烈的锣鼓声中,两条巨龙高跃如龙腾九宵,低游似蛟龙翻海,或依偎交缠,或分飞云天,在翻、滚、转、穿、跳、跃间,完成十余个套路及眼花缭乱的几十种队型。10至20多名姑娘的云片表演,更衬托出巨龙的矫健。龙舞《二龙戏珠》展现出了一幅双龙闹海的画卷,场面的壮观。

龙舞《二龙戏珠》,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1988年,三阳地《二龙戏珠》被编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1999年,2000年,句容组队,《二龙戏珠》赴南京、北京参加了江苏省和全国舞龙大赛,均荣获金奖。

2000年,句容黄梅镇组建民间艺术团,学习、演出《二龙戏珠》。至今,活动频繁,深受欢迎,经常在本市及南京、镇江、苏锡常地区演出。

2007年,龙舞《二龙戏珠》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