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倒刺鱼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 sinensis(Bleeker),地方名青波。属鲤形目、鲤科、鱼巴亚科、倒刺鱼巴属。是长江上游特有名贵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其支流岷江、沱江、金沙江、等,三峡以下极为少见。四川泸州是有名的产区。 一、生物学特性 1、主要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腹圆、头锥形、吻钝且向前突出。口亚下位,呈马蹄形。有须2对,吻须略短。背鳍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甚尖锐。尾鳍分叉深,上下叶等长、末端尖。体背青黑,腹灰白,侧线上部鳞片多黑色边缘。 2、生活习性 中华倒刺鱼巴属广温性鱼类,性活泼,喜成群栖息于底层乱石的流水中,春夏季沿江上溯短距离洄游。以食水生高等植物碎片、淡水壳菜,藻类,水生昆虫等,随栖息地和时间的不同而食物有所差异。生长在自然界的2龄鱼体重200—250克;繁殖季节4—7月,性成熟雄鱼3龄,雌鱼4龄。产卵于底部,卵灰黄色,粘性消失快,极易脱落。二、经济意义中华倒刺鱼巴是以食高等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容易饲养,个体大,生长快,含肉量高。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肌间细刺,味道鲜美,食用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开发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