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和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台北和约,又称“中日和约”、“中日和平条约”,全称“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由台湾当局与日本于1952年4月28日在台北所签订的和约,当年8月5日双方换文生效。本和约的签署在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署之前。由于当时国共内战,国际间对于“中华民国政府”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哪个代表中国有争议。但由于当时日本与“中华民国政府”具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于是与“中华民国”签订了本“条约”。台北和约照会第一号也对日本如何界定国共领土取得共识,只要是“中华民国”有效统治的区域,日本当时都视为是“中华民国”领土。借以避开台湾“主权”问题。

原委在台湾当局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签订之前,英国政府希望日本可以自行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约,美国则以向日本施压为诱饵,先请台湾当局自行决定与日本的和约将只适用于任何一方现在与将来“实际控制”下的领土,才分别向英、日两国施压,让日本在多国和约生效前,即开始与台湾当局谈判双边和约。在中日和约谈判过程中,因台湾当局亟需以和约巩固其中国“合法政府”的地位,日本乃要求台湾当局在“和约”实质内涵上让步,甚至不惜让谈判破裂;直到多国“和约”生效前几个钟头,日本才在美国压力下与台湾当局签订双边“和约”。

台湾法律问题“中日和约”第二条指出,日本再次确认“旧金山和约”的内容,表示“业已放弃”台湾及澎湖列岛,没有提到台湾及澎湖列岛的归属。主张台湾“独立”人士也以此为论据,主张台湾主权并未移交给中华民国。

但《中日和约》照会第一号已对此做出澄清,只要是“中华民国”有效统治的区域,都视为“中华民国”领土。照会的国际法效力与原条约相同。

在《中日和约》照会第一号表示本约各条款,关于中华民国之一方,应适用于现在在中华民国政府控制下或将来在其控制下之全部领土。有人据此论证中华民国政府拥有台湾主权。然而这种说法并不等同于主权﹐否则岂不是视同中华民国放弃所有未受其控制下领土之主权﹖

《中日和约》第十条指出中华民国国民应认为包括依照中华民国在台湾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将来可能施行之法律规章而具有中国国籍之一切台湾及澎湖居民及前属台湾及澎湖之居民及其后裔。简言之﹐此条只是承认“具有中国国籍”之台澎居民为中华民国国民(而规避中国大陆人民是否为中华民国国民的问题)。

主张独立人士的看法则认为台湾自始至终并非中华民国领土,他们认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日本降书》这类宣言及降书只是战争时期战争之一方阵营对于战后新秩序的初步规划﹔在国际法上,关于领土主权之移转仍必须透过战后和约才能完成﹐《中日和约》也未明载台湾主权的规属。此看法提出很多理论,如美属台湾群岛方案,台湾为联合国托管论等等。各派独立人士对台湾主权各有不同的主张﹐这些理论还尚待整合,统称为台湾主权未定论。

譬如以美国属地论而言,该理论认为依据《一般命令第一号》第一条,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命令台湾及北纬十六度以北之法属越南境内之日军向蒋介石投降。因此蒋介石及其部队仅是接受盟军委托受降,并不能据此声称台湾为其领土或拥有台湾主权。因此认为该政权其后在台所施行的统治也因此缺乏法理基础。其后之和约则尚未解决台湾主权之定位。

合约效力问题1972年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两国签订了《中日建交联合公报》,同时日本与台湾当局断交,日本外相单方面宣布《台北和约》失效。根据《中日建交公报》,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了解并尊重”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亦即承认《开罗宣言》之实施。

以中华民国的角度来看,日本降书与中日和约等文件与条约实施开罗宣言,台湾主权已由日本交给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尚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所以台湾主权还在中华民国手上。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继承中华民国所有主权,所以台湾主权终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

部份法界人士则认为《中日和约》是《旧金山和约》的延伸,应受等同《旧金山和约》的保障,契约国不得片面废止条约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