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疼痛
大便疼痛的定义大便疼痛[1]是一种很常见的肛肠疾病症状,同时又是一种很容易让人忽视的症状。出现大便疼痛症状后,很多患者往往引不起重视,或认为无关紧要,或盲目用点痔疮药膏,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大便疼痛可以预示很多疾病的出现。
原因及并发症临床上,引起大便疼痛的肛肠疾病有很多,主要有:

一、痔疮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以齿线为界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有时会出现大便疼痛的症状。
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二、肛裂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临床上常见于大便时剧烈疼痛、便血、便秘、瘙痒等症状。
排便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其特点是呈周期性排便痛。当有便意时,肛门舒张,疼痛开始;排便时,粪便冲出裂口,立刻感觉肛门内灼痛或刀割样疼痛,称为便痛;排便后数分钟或至10分钟,疼痛停止或减轻,称为间歇期,然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收缩,病人又感觉到剧裂疼痛。
肛裂疼痛的程度,随着肛裂的大小和深浅的不同而有轻有重。这一期间的疼痛,常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使病人坐卧不安,十分痛苦,当括约肌痉挛而疲乏时,疼痛才逐渐停止。这是疼痛的一个周期,从排便一疼痛一缓解一疼痛的过程。以后又因排便或喷嚏、咳嗽、排尿等都能引起周期性疼痛发作。肛裂合并有感染时,疼痛更加明显。
三、肛管炎
肛管炎是长期的粪便刺激和不良的排便习惯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持续性跳动疼痛、肛门瘙痒坠涨、排便异常等。
持续性跳动性疼痛:许多患者当排便时,因大便刺激肛管而导致持续性疼痛,令患者行动不便,坐卧不安。
四、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其主要症状是疼痛、硬结肿块、发热。
疼痛:疼痛为肛周脓肿最常见的症状,为逐渐加重的持续性肿痛或跳痛。患者行走不便,端坐受限。
疼痛便血是怎么回事?便血是消化系统疾病很常见的一种症状,是痔疮、肠炎、肠癌等疾病的典型症状。临床上,有些患者便血的同时还伴随着疼痛,疼痛便血[2]通常也预示着一些疾病的发生。
1、肛裂。特点是排便时有撕裂或刀割样疼痛,排便后疼痛常持续几十分钟或几小时不等。可以是滴血也可以是擦手纸时带血,此病以女同志多见。常见治疗方法:热水坐浴,将臀部坐到水中约15—20分钟;将消炎栓一枚纳肛,外涂消痔膏;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持排便通畅。
2、外痔发炎。自觉肛门处有肿物,疼痛、肛门坠胀,排便后擦手纸时有少量鲜血。保守治疗同前,一般需手术治疗。
3、肛管恶变。自己可以发现肛门有较硬的肿块,早期可能无痛,晚期可有疼痛和便血。最好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4、肛门脓肿或肛门异物。肛门周围起脓包破溃或有鱼刺等异物卡在肛门口,引起感染时可有疼痛伴便血,必须手术治疗。
肛肠医院专家指出,疼痛和便血的同时出现说明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患者更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到正规肛肠医院进行就诊,查清病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早日解除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上的痛苦。
大便疼痛可能是什么病大便疼痛[3]是肛肠疾病的另一常见症状。在肛肠科门诊接诊的患者中,除便血占大多数外,肛门疼痛当属第二位,以肛门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者约占30%。
肛门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并没有客观的衡量指标。根据疼痛性质和程度,可分为剧烈疼痛、坠痛、隐痛。肛门疼痛,主要由于肛管本身的疾病引起,如肛裂,表现为肛门局部疼痛;肛管直肠周围疾病引起,如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表现为距离肛门稍远部位的疼痛。
肛门疼痛可能是某个疾病的主要症状,但并非惟一症状,也可能同时伴有便血或其他症状,如肛裂患者,可能以肛门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
隐痛 是指一般的隐隐作痛,疼痛程度较轻,可以忍受。引起肛门隐痛的原因,多为肛管、肛门周围的炎症性疾病,也可见于神经官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