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文庙

惠安文庙,即惠安孔庙(惠安县学),位于惠安县螺城镇中山北路。庙奉孔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迄今已逾千年。据惠安县志载,宋初置县时就立庙学于县治之左。历经三百余载四迁庙址,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毁于兵燹。迨至元●元贞元年(1295年)方迁回原址重建,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历经34次扩建、重修。
庙前十里外有一座山峰,山巅原为三块大石对拱,旧称香炉山。相传,明●洪武年间惠安知县黎笏认为此山峰顶无首,又正对县堂正中,有碍本县运途。遂集资鸠工于山巅增筑尖顶,有如香炉中插上一炷香,预兆县运兴昌,人才鼎盛。

因尖顶形状如塔,高有二三丈,远望正像“文笔朝天”,所以后来改称文笔峰。
庙后五里许有座莲花山,峰巅有一花岗岩石形似含苞欲放的莲花,而半山腰有块岩石状如蹲伏的三脚蟾蜍。传说蟾蜍长年累月从不间断地取山间清泉浇灌莲花,终于使石莲舒展开放,溢出无尽的芬芳。这阵阵香气犹如翰墨飘香,散发到全县各地。
明●嘉靖三年(1524年)文庙重建时遂改变座宇,使其前后正好对着文笔峰和莲花山。从此地灵人杰,文运兴盛,全县果然出了不少的人才,单就附近几个村落就出有“六部”、“九卿”、“十八堂”等知名人物。
文庙坐西北朝东南,占地2895平方米。文庙以中轴线自南而北有照墙、棂星门、泮池、戟门、两庑、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石结构,重檐歇山顶,斗拱均为如意斗拱。大成殿前及门前耸立四根花岗岩石雕龙柱。

现保存比较完整的大成殿、两庑、戟门,是经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加整修,大成殿又经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再次重修,庙内还存有重修碑记两方。
据县志载,整座建筑雕梁画栋,丹楹刻桷,高堂邃宇,轩峻壮丽。原来尚有附属建筑明伦堂(旁列“居仁”、“由义”二斋)、杏坛、馔堂、射圃、教谕廨舍、尊经阁、朱子祠、文昌祠、崇圣祠(旁列“名宦”、“乡贤”二祠)、观德亭、号房等,可见当年之文庙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构筑典丽,崇宏壮观。
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始于2004年底,重修工作依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成殿、两庑等主体建筑进行落架重修,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全部工程于2007年春节前竣工,共耗资580多万元,其中410多万元来自惠安各界的热心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