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页码:621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
·ISBN:7202032171
·条形码:9787202032176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是着名历史学家、宋学泰斗漆侠先生的一部遗作。漆侠先生不幸於2001年11月2日遽然离世。这实在是我国宋学界乃至历史学界的一大损失。此书为漆侠先生去世之前的一部倾心之作。
作者简介漆侠先生(1923.3.12-2001.11.2),字剑萍,笔名范今、万钧、泛金、季子涯,山东省巨野县人。1944年考入设在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6月转回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48年大学毕业,即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成为著名的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1951年3月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3年12月转入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前身)任教, 1961年晋升为副教授,1979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获得河北省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权。漆侠先生历任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主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历史研究所所长、宋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河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河北省民盟副主委、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理事长、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省管专家、河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等。
??漆侠先生在史学领域耕耘五十余载,建树非凡,声被遐迩。在中国古代史、宋辽夏金史、中国农民战争史、宋代经济史、宋代学术思想史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赞誉和尊敬。先后出版了《隋末农民起义》、《唐太宗》、《王安石变法》、《秦汉农民战争史》、《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合著)、《两宋政治经济问题》(合著)、《求实集》、《知困集》、《探知集》等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多篇。《王安石变法》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深刻地分析了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新法的渊源和内容、变法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变法的性质和作用,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扛鼎之作。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王安石变法》一书,对于熙宁新法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超越了前此所有的同类著述。"在宋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漆侠先生的宏篇巨著《宋代经济史》依据丰富的史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宋代农业生产、土地关系、手工业发展、国家专利制度、商业和城市经济、对外贸易、货币及经济思想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和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被史学界誉为中国经济史和宋史研究中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并先后获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从1994年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学的发展和
媒体推荐后记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书稿,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的遗作。漆侠先生从事史学研究五十余载,在中国古代史、中国农民战争史、宋辽夏金史、宋代经济史等领域建树非凡,泽惠后学。1994年,漆侠先生的学术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宋代学术思想史方面,同年申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此后几年的时间里,漆侠先生除完成教学任务和参加必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之外,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部书稿的写作。
本书稿原计划于2001年底完稿,漆侠先生生前亲拟了本书章目。同时,随着对“宋学”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先生对目前学术界治思想史的方法有了一些不同想法和意见,于是着手为自己的书稿写一序言。惜乎书稿未竟,哲人先逝。后学弟子学力不逮,无法补其缺,续其作。惟幸先生治学术思想史的思路与方法已蕴含于是书稿的写作之中,学界同道体会察省,定会受益匪浅。
需做说明的是,先生原打算将此书献给他的贤妻、我们的师母万瑞兰先生。万师母辛勤一生、无私奉献,全力支持先生事业,不幸于2001年6月因病辞世。先生忍含悲痛,更争分夺秒
地写作。然天不假年,仅数月后,2001年11月2日,先生竟亦仙逝。在此谨遵先生遗愿,以此书稿祭奠于师母万瑞兰先生灵前。
书稿基本保持原貌,其中部分章节先生已先期以论文形式发表,个别章节未及完成。书稿校订时,除个别字句略作改动外,行文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先生的写作原貌。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的漆侠先生的后学弟子们对文中征引的资料予以校订,并附录了参考书目。河北人民出版社更为此书的顺利出版做了许多工作,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提出并衷心感谢的!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2002年6月27日
编辑推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书稿,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的遗作。漆侠先生从事史学研究五十余载,在中国古代史、中国农民战争史、宋辽夏金史、宋代经济史等领域建树非凡,泽惠后学。1994年,漆侠先生的学术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宋代学术思想史方面,同年申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此后几年的时间里,漆侠先生除完成教学任务和参加必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之外,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部书稿的写作。
本书稿原计划于2001年底完稿,漆侠先生生前亲拟了本书章目。同时,随着对“宋学”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先生对目前学术界治思想史的方法有了一些不同想法和意见,于是着手为自己的书稿写一序言。惜乎书稿未竟,哲人先逝。后学弟子学力不逮,无法补其缺,续其作。惟幸先生治学术思想史的思路与方法已蕴含于是书稿的写作之中,学界同道体会察省,定会受益匪浅。
需做说明的是,先生原打算将此书献给他的贤妻、我们的师母万瑞兰先生。万师母辛勤一生、无私奉献,全力支持先生事业,不幸于2001年6月因病辞世。先生忍含悲痛,更争分夺秒
地写作。然天不假年,仅数月后,2001年11月2日,先生竟亦仙逝。在此谨遵先生遗愿,以此书稿祭奠于师母万瑞兰先生灵前。
书稿基本保持原貌,其中部分章节先生已先期以论文形式发表,个别章节未及完成。书稿校订时,除个别字句略作改动外,行文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先生的写作原貌。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的漆侠先生的后学弟子们对文中征引的资料予以校订,并附录了参考书目。河北人民出版社更为此书的顺利出版做了许多工作,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提出并衷心感谢的!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目录总论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编 唐中叶以来经济文化思想领域里的变化
第一章 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 唐中叶以来文化思想领域里的变化(上):汉章句之学及其衰落唐中叶春秋学研究的突破
第三章 唐中叶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变化(下):以韩李
柳刘为代表的儒生士大夫对复兴儒学所做出的努力
第二编 宋学的形成阶段
第四章 宋学形成前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渗透、沟通及
其向纵深处发展(上):释智圆对儒学思想的认识
第五章 宋学形成前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渗透、沟通及其向纵深处发展(下):晁迥对佛道思想的认识
[附]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义
第六章 北宋初年文风学风的巨大变革 欧阳修在宋学形成阶段中的先锋作用
第七章 宋学的奠基者:宋初三先生在经学上的贡献
第八章 李觏:一个面向社会实际、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杰出思想家
第九章 以范仲淹为领导的庆历新政与宋学的形成
第三编 宋学的发展阶段
第十章 荆公学派与辩证法哲学
第十一章 王雱:一个早慧的才华四溢的思想家
第十二章 中庸之道与司马光哲学
第十三章 王安石、张载哲学比较研究
第十四章 苏蜀学派及其对《易》《老子》哲学思想的阐发
第十五章 理学的主流——程颗程颐所创建的洛学
第十六章 苏轼“蜀学”与程颐“洛学”在思想领域中的对立
第四编 宋学的演变阶段
第十七章 二程理学突然兴发
第十八章 南宋乾道淳熙年间鼎足而立的讲学形势及其演进
第十九章 浙东事功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思想与朱陈“王霸义利之辨”
第二十章 叶适献身于恢复事业的不懈努力及其对理学的批判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