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头村
焉头村位于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农民通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走上了一条依靠洋芋致富之路。2008年全村种洋芋1178亩,人均2亩,洋芋产业收入达180万元,洋芋产业人均纯收入3400元,占到总收入的75%。
焉头村过去也是一个穷村子。改革开放后,因为产业没有选准,不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1992年开始,村上试着种洋芋,结果大获丰收。从1993年开始,连续四年村里共产洋芋500多万公斤,收入达160多万元,人均2700元,全村靠种洋芋收入上了万元的户有13户,上了5000元的有60多户。同时还打开了上海、石家庄、济南、合肥等地的市场,不仅把本村的洋芋推销出去了,还把周边村的洋芋也转销出去了。1996年,村里靠贩运洋芋收入上万元的户达8户,村民白艳高推销洋芋250万公斤,创利5万元。
洋芋主导产业形成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洋芋品种老化,病害增多,产量不得上去;生产条件差,费劳力;科技含量低,质量达不到市场要求。对此,焉头村认真从洋芋产业发展中总结经验,全面提升洋芋产业。1999年,投资50多万元,机修宽条梯田,打通上山道路,全村共修650亩机修梯田,打通了所有的上山路,大大地改善了洋芋产业的种植和生产条件。2008年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焉头村种植的1178亩洋芋全部变成了新品种紫花白洋芋,并建立了10亩的新品种紫花白种子基地,建立了100亩高产试验田。实行了配方施肥、统一供种、统一防虫打药、统一田间管理。2008年,亩产平均2708公斤,最高的亩达到了3100公斤,比过去丰收年亩增加了一倍,单颗最重的洋芋达到了1.7公斤,平均亩增收了1300多元。
面对经营分散,规模小的弊端,焉头村在县农业局的大力帮助下,成立了洋芋专业合作社,投资6万元修建了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接待室,扩修了洋芋储藏库,增设了80吨的大型电子秤,组建了信息组、服务组,开设了六处分市场。2008年专业合作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转销洋芋等农副产品1300多吨。如今焉头村已成名副其实的洋芋产业村,全村人人都成了科学种植洋芋的行家里手,家家依靠洋芋走上致富之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