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海外行医记-
图书信息:ISBN号:978-7-5609-5697-8

书名:小强海外行医记-一个中国医学生的赴美旅程
作者:张德强
开本:16
单价:28元
页码:280页2009.11
出版日期: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本书是对作者的一段生活经历的真实纪录,是国内第一本全面而详实的中国医学毕业生申请美国住院医生培训的行动指南。内容包括英文培训、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复习、签证申请、美国临床见习与实习、住院医生培训申请、面试、旅行等,既有最新最准确的客观信息,又有生动而真实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此外,书中还讲述了作者在国内和美国所认识的许多同道和朋友的人生故事,使读者有机会看到这场世界范围内的最优秀的医疗人才竞争的最全面而真实的图景。
在中国医疗改革和医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本书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崭新的思路:即通过个人努力,在医学职业生涯开始之初接受世界最先进的临床培训,在更高的平台上,构筑成功的事业与人生。并第一次向读者证明没有工作及科研经历的中国医学毕业生从国内直接参加USMLE考试并取得美国住院医生职位的可行性。本书希望鼓励更多优秀的中国医疗人才赴美接受最先进的临床培训,未来以各种方式为中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对作者的一段生活经历的真实纪录,是国内第一本全面而详实的中国医学毕业生申请美国住院医生培训的行动指南。内容包括英文培训、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复习、签证申请、美国临床见习与实习、住院医生培训申请、面试、旅行等,既有最新最准确的客观信息,又有生动而真实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此外,书中还讲述了作者在国内和美国所认识的许多同道和朋友的人生故事,使读者有机会看到这场世界范围内的最优秀的医疗人才竞争的最全面而真实的图景。
在中国医疗改革和医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本书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崭新的思路:即通过个人努力,在医学职业生涯开始之初接受世界最先进的临床培训,在更高的平台上,构筑成功的事业与人生。并第一次向读者证明没有工作及科研经历的中国医学毕业生从国内直接参加USMLE考试并取得美国住院医生职位的可行性。本书希望鼓励更多优秀的中国医疗人才赴美接受最先进的临床培训,未来以各种方式为中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序
2006年,在美国的902 053名医生中,有228 665名是美国和加拿大以外国家的医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来自127个不同的国家,占美国全体医生总数的25%。印度是向美国输送医学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占总数的20%),而来自人口更为众多的中国的医学毕业生,却只占到美国国外医生总数的2%。造成这个不均衡现实的原因有许多,但可以明确的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医生对于美国的医学院毕业后教育系统缺乏足够的了解。中国医生常常追求博士学位,用多年的时间投入非临床的学术研究。但其实在美国,虽然博士学位有助于未来申请专科医学培训,可对于住院医生培训的申请来说,却是不必要的。而且,等到一名医生取得博士学位的时候,他(她)已经离开临床太久,从而不再被认为是临床工作职位的有力候选人。
为了帮助中国医生更容易获得美国住院医生培训的机会,张德强医生写了这本内容丰富且全面的书。它是通往美国医学院毕业后教育的很好的指南。
中国医生给美国医学制度带来了一种全新而丰富的文化,以及在许多其他国家医生身上少见的热情与能量。对工作的全心投入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使他们很容易克服自身在英语语言掌握上的一些不足。这本书正是为这些医生所写的。
Nayan Kothari, MD
德雷塞尔大学医学院附属圣彼得大学医院
内科主任、内科住院医生培训项目主任
写在前面的话
本书所记录的是我最近4年的个人经历,从一个国内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一步步完成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美国医院临床见习和实习、美国住院医生培训申请,最后取得美国一所大学医院的住院医生职位。
和其他许多在美国做医生的中国医学毕业生不同,我没有以任何身份先去美国学习或工作,在那里了解并准备USMLE和住院医生申请,而是在国内医学院毕业后直接从国内开始,踏上了这条道路。其中遭遇了太多未能预料的困难和毫无先例的处境,所幸凭着一份有点儿傻气的乐观主义,以及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与支持,每每化险为夷。
在一切终于完美地告一段落之后,我深深感觉到与国内同仁分享经验的必要性,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严格来说,USMLE和美国住院医生培训并不是新鲜事物,我在国内医学院毕业前就常常听到身边的同学朋友们提及,近几年这一话题更有升温的趋势。我曾经看过几个主要的中文医学网络论坛,上面有不少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内容几乎涉及其中每一个环节。
但是,大部分人的观点是:只有身在美国才有可能走这条路,甚至有人觉得只有拥有了美国绿卡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说在国内准备和参加USMLE还有人表示理解,那么提起从国内申请美国住院医生培训,马上就会有人站出来提醒你,“不要痴人说梦了”!
我相信很多持有这样否定观点的人是基于自身的某些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但也有不少人明显是用个人假设置换客观事实。
结果是,大部分人雾里看花,畏首畏尾,不敢行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充分的信息量和较为客观的角度,给大家展示我所看到的真实,以及非常切实的可能性,给有志于此的朋友提供有效的参考和鼓励。
作为一名对中国和美国的医疗系统都有一点点经验的中国医学毕业生,我一方面深深体会到国内医学生和医生所处的环境和压力,另一方面看到美国每年 24 000余个住院医生职位中大约有三分之一被国外的医学毕业生所获得。这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的刚毕业的医学生;中国人很少,并且大多已经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多年,负担沉重,离开医学临床很久,在这场竞争中付出更多,却处于相对劣势。
其中的差别,主要并不是语言,而是准确的信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良好职业规划。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的医学生非常了解USMLE和美国住院医生申请的各个环节和规定,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准备 USMLE,最后一年申请美国住院医生培训,一毕业就开始在美国开展临床工作,和美国医学生完全同步。并且先去的人帮助后来者,经过多年积累和努力,进入良性循环,成为美国住院医生队伍中的重要成员。
我从中国参加USMLE和申请住院医生的经历对于一个印度人或菲律宾人来说完全不足为奇,却在中国人中还是比较罕见的,相信能为国内的医学生和医生提供更为客观全面的信息和在实践上的证明。不论他们是否最终决定行动,但起码切实地知道存在这样一个可能的选项,不因为信息不足而放弃梦想,这本书就达到了它的目的。
我希望,在经过谨慎评估和思考之后,有更多的中国医学生和医学毕业生加入到争取世界最高水平的临床培训的行列中来,在自己医学事业开始的时候站到更高的职业平台之上。与此同时,壮大在美国的中国医生队伍,学习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并以各种方式促进中国临床医学和教育的进步,造福更多的人。
在现实层面,我不得不说,这并不是一条适合每一个人的道路。以下所列出的是在我看来更有希望成功的人所应具备的特质或条件。
(1)年轻。如今美国住院医生培训项目在筛选候选人时考虑最多的因素之一就是年龄,起码一半的培训项目只考虑医学院(本科)毕业5年以内的申请人,如果超过10年,机会便降低大半。相对先去美国读书或做研究花费若干年,这正是毕业后直接开始USMLE的最大优势。
(2)成熟。这条相对艰苦漫长的道路需要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理想与现实间取得适当的平衡。没有任何其他人能够指望,一切只有依靠自己。考试仅仅是最简单的第一步,之后还有签证、实习、申请、面试等诸多环节需要经历,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与各种人愉快相处,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个人的成功之路。
(3)语言。在美国做医生自然需要极好的语言能力,对英语要有起码的兴趣和信心。
(4)经济实力。全部过程需要不低于15万人民币的预算。
(5)考试。USMLE中的全部考试最好在申请住院医生培训前全部完成,一次通过,Step1和Step2CK的成绩最好都超过90分,95分以上更为理想,如果低于85分,后面的机会就非常小了。
(6)实习。美国住院医生培训的申请日趋激烈,在美国完成临床实习并取得美国医生的推荐信,对于外国医学毕业生来说已经是必需的了。
(7)签证。这是从国内开始USMLE和住院医生申请的最大劣势,美国的培训项目还是倾向于没有签证要求的申请者。实际上除非有绿卡或是其公民,其他在美国的中国人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多少优势。但不必太担心这一点,大部分申请住院医生的外国医学毕业生都有签证要求,美国医院也有足够多的培训项目为条件优秀的外国人提供签证。这不应该是阻拦你追求理想的唯一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点都是相对而论,如果不结合实际并综合考虑就毫无意义。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兴趣的朋友,我整理了最新的USMLE和美国住院医生申请的官方信息,同自己的考试、签证、申请和面试资料一起,放在书后的附录中。此外,我根据个人经验,试着为有志于去美国做住院医生的中国医学毕业生拟了一份从2009年10月开始的学习、考试、实习和申请时间计划表,以供参考。
有兴趣跟着我看这一路风景的朋友,也可以在书中找到许多照片,按书中情节进展的顺序排列,附有简单说明。
本书写得非常之快,前后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加之本人写作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误。而对于USMLE和住院医生培训申请这件极复杂的事情,我也仅仅是从个人角度进行了浅显的观察,相信读者有智慧可以去芜存精,不妥之处敬请包涵。
最后,我想感谢给我最多支持与鼓励的父母,最亲爱的朋友Rose、Howard、丹玲和昆,美国B公司的Jason和Cathy夫妇,国内研究生时期的导师赵军教授,在美国给我指导并给我写推荐信的刘医生、Tolentino医生、Richter医生和Glenn医生,以及所有陪伴我、给我关心和帮助的朋友们。我将努力继续这不倦的旅途,成为你们心中的骄傲!
张德强
2009年3月
章节目录
小引/1
1不一定要考两个99分的人/3
2理想,表示不满意的方法/7
3美丽的错误,从“尽信人言”开始/9
4对付吃螃蟹的彷徨:自我闭关/11
5语言对外国医学生的分量之重/14
6无可奈何的期待/17
7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20
8与USMLE第一次亲密接触/24
9离开的伙伴/29
10权威的才是最有力量的 /33
11黑色10月/36
12求人不如求己/41
13金猪年里的意外/45
14考试时间,牵一发而动全身/49
15三个快乐的“上班族”/54
16美国之初体验/57
17“可乐”的尴尬插曲/61
18亲力亲为,永远是最好的选择/66
19遭遇加州“歧视门”/70
20临时换阵/76
21学会被团队喜欢/81
22牛气的犹太医院/86
23想清楚追求的是什么/90
24Rose的成功/93
25迈阿密惊魂/97
26“影子”见习/104
27成功一定有方法/109
28主动出击/114
29Second Look 总是有用的/118
30别想太多事情/120
31第一封推荐信/125
32要实干,别空谈/130
33伤心不能当饭吃/134
34没有竞争的想法太天真/141
35绝不轻言放弃/145
36细节时刻不能忽视/150
37一周的战斗/154
38性格定位人生/159
39不放弃,不抛弃/163
40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166
41盯准最重要的目标/173
42J1签证还是H1签证/184
43早起的鸟儿有食吃/191
44我的朋友们/198
45要同培训宗旨保持一致/205
46和奥巴马一起胜利/211
47尾声/215
附录AUSMLE复习、考试及住院医生申请计划推荐/217
附录BB1/B2签证申请材料清单/220
附录CECFMG学历认证/222
附录D我的USMLE成绩单/223
附录EECFMG认证书/226
附录FECFMG签证函/227
附录GERAS申请表格/228
附录H我的个人陈述/236
附录I见习证明及推荐信/242
附录J常用网站/247
附录KQ&A/249
后记/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