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尺蠖
中文名:
刺槐尺蠖
拉丁名:
NapocheimarobiniaeChu
所属分类:
食叶害虫
分布:
许昌、洛宁县、宜阳县、民权县、济源市、内黄县等地。
病原菌:
许昌、洛宁县、宜阳县、民权县、济源市、内黄县等地。
病原菌形态与生物特征:
成虫雌雄差异很大。雄虫体长16~18mm,翅展35~44mm,体棕色。触角双栉状,轴灰白色,栉齿棕色。胸部、腹部深棕色,具长毛,尤以胸部和腹面毛甚长,可掩盖足部胫节。前翅黄棕色,外横线和内横线黑色弯曲,形成前宽后窄的中带,内外横线外侧均有白色镶边。前后翅中室上有1个小黑点。后翅灰黄色,中室上小黑点外有2条灰黑色横线。雌虫无翅,体长12~14mm,体土黄色,密布绒毛。足与触角色较深,触角丝状。卵圆筒形,暗褐色,近孵化时黑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45mm左右,胴部淡黄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和亚腹线灰褐色或紫褐色,各线边缘为淡黑色;气门线黄白色,腹线淡黄色。气门黑色,圆形。腹部第8节背面有l对深黄色突起。 河南省l年发生1代,以蛹在表土层内结土茧越冬。翌春2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羽化盛期,4月下旬羽化结束。成虫羽化受到气温影响较大,山区林间成虫羽化可延续到4月下旬,成虫发生期长达50多天,雌蛾羽化后沿树干爬至树稍部,与雄虫交尾后,即产卵,卵产在刺槐一年生的枝稍阴面。4月上旬卵开始孵化,中旬进入盛期,下旬孵化结束。先后20余天,4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期。其中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幼虫为害期。5月中旬幼虫开始下树,5月下旬为下树盛期,6月上、中旬结束。老熟幼虫下拨在土缝或疏松的土壤中结茧,入土深度以3-6cm为多见。水平分布,以距树干30cm范围内为最多。蛹前期约40天左右,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化蛹越冬。蛹期达8个多月。成虫耐寒性强,地表刚解冻便羽化出土,雄蛾白天静伏于树干或草丛中,从傍晚至22时为最活跃期,具趋光性,平均寿命10天以上。多次交尾,平均每天雄蛾交尾5-6次,最多达11次。雌蛾羽化当时即可交尾,1生只交尾1次。兼夜即可产卵结束。卵期10-12天。但卵期受气温影响较大。如3月10日产的卵,平均气温一直处于10℃,则卵期为31天。如3月31日产的卵,平均气温一直处于16℃的条件下,则卵期仅为15天。时间相差1倍。平均产卵量462 粒,最多920粒,平均孵化率89%,雌雄比2:1,雌虫寿命4-5天,最长9天,雄虫寿命3-4天,最长6天。幼虫共6龄。1-3龄期,食量小,抗药性弱;4龄食量猛增,抗药性强。初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随风扩散。故扩散蔓延快。初卵幼虫具有48小时以上的耐饥能力。幼虫日夜取食为害,受惊急速落地,过后上树继续为害。天敌黑卵蜂、广肩步甲、寄蝇、小茧蜂、胡蜂、土蜂、麻雀、大山雀、白僵菌等。
为害部位:
叶片
症状:
寄主有刺槐、香椿、苦楝、臭椿、杨树、楸树、栎树、苹果、梨、桃、枣、板栗、核桃等多种林木和果树。突发性强,常在短短几天内将叶片吃光,整片林地似火烧状。还有刺槐外斑尺蠖、桑褶翅尺蠖、木橑尺蛾防治方法与刺槐尺蠖相类似。
发病规律:
1
传播途径:
寄主有刺槐、香椿、苦楝、臭椿、杨树、楸树、栎树、苹果、梨、桃、枣、板栗、核桃等多种林木和果树。突发性强,常在短短几天内将叶片吃光,整片林地似火烧状。还有刺槐外斑尺蠖、桑褶翅尺蠖、木橑尺蛾防治方法与刺槐尺蠖相类似。
治理措施:
1、营造混交林是防治刺槐尺蠖的有效途径。 2、越冬蛹羽化前挖树盘消灭蛹。 3、幼虫危害期摇树或震枝,使虫吐丝下垂坠地,集中处理;或于各代幼虫吐丝下地准备化蛹时,人工收集杀死。 4、1-2龄幼虫期喷1000倍的25%灭幼脲1号胶悬剂,或飞机超低容量300g/hm2喷洒25%灭幼脲Ⅲ号,或于较高龄幼虫期喷500~1000倍的每毫升含孢子100×108以上的BT乳剂。 5、地面防治可喷洒4000倍菊杀乳油,或4000倍的20%灭扫利乳油等毒杀幼虫。 6、保护胡蜂、土蜂、寄生蜂、麻雀等天敌,保护林间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