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萱
简历赵孝萱博士:浙江省诸暨市草塔镇堰头村人,1968年6月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市,自幼就受到了家庭书香的熏
赵孝萱博士陶,其父亲赵善灿先生为现著名书画家,母亲姚柏青女士,为著名篆刻名家,父母亲在中国及台湾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赵孝萱女士自小到大学习就相当努力,一直到读完文学博士学位后,工作一帆风顺。1999年7月她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荣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在台湾南华大学文学所作博士后研究工作一段时间。先后在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任助理教授,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台湾佛光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系主任,2001年12月被聘任台湾林语堂故居(记念馆)首任执行长(馆长)。她的专长是:中国近现代文学,通俗文学,中国文学理论,中国文学史研究,尤其擅长对张恨水先生的作品研究。在2005年前,台湾的文学行业,赵可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女作家、艺术文学评论家,出版了专著《鸳鸯蝴蝶派新论》,《世情小说传统的承继与转化:张恨水小说新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史观与方法之回顾省思》等作品,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更是多达几十篇见诸于各种学报和研讨会上。2005年后来到北京先在中央美院艺术管理系研究生班学习,后来到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馆工作,在京城曾任798艺术区家画廊经理,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执行副总监,汉雅轩画廊北京首席代表。现任合艺典藏(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监,主要职责是推介艺术品的收藏投资鉴赏拍卖等事由。
著述〈突破「全知」的艰难:《老残游记》的叙述观点〉发表于一九九一年中央大学主办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会。收入《辅大中研所集刊》第一辑。一九九一年十月。
〈无情的道德言说:吴趼人「写情小说」的情论与道德观〉发表于台湾《中外文学》第二十一卷第十一期。一九九三年四月。
〈虚矫的才情论与色空观:从《青楼梦》谈清末文人的人生大梦〉《辅仁国文学报》辅仁大学中文系发行。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张恨水小说新论》博士论文。一九九九年七月
〈开放、多元与另类启蒙:《礼拜六》杂志的西方图像与接受群体〉发表于二○○○年三月中央大学主办《第四届近代文学会议》,并收入论文集。
〈选学妖孽或是桐城谬种?:清末民初文言小说骈丽化、古文化的两种倾向〉发表于二○○○年四月香港大学中文系主办「明清文学国际学术会议」。本论文获论文一等奖。
〈中国文学理论在台湾的发展〉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博士后研究成果报告。二○○○年九月。
〈政治正确不足的边缘者:林语堂在文学史上形象与评价之反思〉发表于二○○○年十一月佛光大学与台北市文化局合办「与市民有约林语堂学术研讨会」并收入论文集
〈台湾五、六十年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概况〉收入《五十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台湾学生书局。。二○○一年四月。
〈何闺阁之有?何婉约之有?:宋代才女词人女性书写的非「阴性」特质〉发表于二○○一年六月香港大学中文系「宋词与宋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并收入研讨会论文集。台被:大安出版社,二○○一年十月。此文获一等奖暨论文比赛冠军。
〈蝶酣梦忆:从陈定山(陈小蝶)论台北旧文人的上海想象〉发表于二○○一年六月上海师大与台湾中央大学于上海合办「上海台北城市文化与文学学术讨论会」
《鸳鸯蝴蝶派新论》专书。宜兰:佛光人文社会学院,二○○二年一月。
《世情小说传统的承继与转化:张恨水小说新论》专书。台湾学生书局,二○○二年二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史观与方法之回顾省思〉发表于辅仁大学与古典文学学会合办之「文学史的建构与反思」学术讨论会。二○○二年三月。论文集在二○○二年七月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
〈台湾《风月报》中的青楼想象与社会建构〉发表于佛光文学系、佛光历史系主办之第一届两岸历史文学与历史创作研讨会。二○○二年十一月。
〈隐性抗拒与逆时操作:论钱锺书的「传统」策略〉收入《佛光人文社会学刊》第四期。二○○三年六月。
《感风吟月与风花雪月:近代华文风月小报之比较与研究》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结案报告。二○○三年十月。
〈雅人趋俗,俗人却雅:张恨水北京小说雅俗错位的文化意义〉发表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合办之「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国际论文发表会。二○○三年十月。
(非圣贤、反英雄的商业才子:近代报刊文人世俗性格与游戏心态)发表于国立中正大学中文系主办之《文学传媒与文化视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二○○三年十一月。
《鸳鸯蝴蝶派新论》专书简体字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发行。二○○四年一月
〈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近代星洲华文小报的上海影响〉发表于二○○四年四月在马来西亚亚罗是打举办之「第二届台湾东南亚华文文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此会由佛光大学世界华文研究中心、南洋学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华社研究资料中心、孝恩文化基金会合办。
〈我说故我在的虚妄:《灵山》与中国叙述传统〉收入《李毓善教授任教辅大四十周年志庆论文集辅大中文系主编。台北:红叶文化事业公司,二○○四年九月。
执行中国科会两年期专题研究计划:「近代华文小报娱乐清倾向之研究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