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村船坞遗址
中保村船坞遗址是指在南京下关三叉河地区中保村发现的古代船坞遗址。许多研究者认为,中保村船坞遗址是郑和宝船建造地。
有人认为龙江船厂不是宝船厂,大型宝船不是龙江船厂建造的,其理由是:为保证船舶安全下水,船舶下水处的水域宽度应为船长的三倍。郑和宝船长44丈,换算成米制为125.65米,要保证这样大的船舶安全下水,下水处的水域宽度应为船长的三倍以上,即377米以上。龙江船厂旧址处水域不宽阔,大型宝船建造好后无法在这里下水。同时,龙江船厂不靠长江,在秦淮河岸边施工,没有大船坞无法造大船,而且龙江船厂的前厂、后厂通往长江的水道又窄又浅。这样的水道无法使大型宝船顺利下水,通入长江。
造船史研究者洪长倬先生在对龙江船厂建造郑和宝船的观点进行质疑后,提出郑和宝船是在另一个船厂建造的,据他研究,建造郑和宝船的船厂,即所谓宝船厂是在南京下关三叉河地区中保村向西直到江边的一片空地上。其主要根据是在李昭祥所著《龙江船厂志》一书中,提到在他主持龙江船厂时,另有一个宝船厂因久不造船而荒废,但保留一个仓库,由龙江船厂派人看守。这段记述表明,宝船厂不同于龙江船厂,在龙江船厂外另有一个宝船厂存在。另一个根据是在龙江船厂旧址之南一公里处,即南京下关三叉河地区中保村,在1957年曾在那里发现一根11米长的舵杆,据考证是郑和宝船的遗物。这表明郑和宝船很可能就在这里建造。
洪长倬先生和南京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史研究者对中保村的船坞遗址进行了实地勘探,对那里的六个作塘,即船坞的宽度进行了测量,发现其中有两个作塘具备建造大型宝船的能力。而且,该地面临夹江,水域广阔,水道又深,可直接通往长江。在夹江岸边,场地平坦,适宜于建造大中型海船。郑和船队中大型宝船很可能就在这里建造,造好的大型宝船从夹江驶入长江。
由于郑和下西洋所需要的海船数量多,船队每次返航后需要休整,损坏的海船要修理,还需要补充一些新船。这样,需要许多船厂从事宝船的建造,郑和宝船的主要建造地应该在南京地区。
(施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