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籽油
杜仲籽油的医疗保健作用
早在二千年前: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杜仲的药效,称“杜仲味辛平”。主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并把杜仲列为中药上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0~589年)
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量的新内容,第一次明确记载杜仲以皮入药。同时还对杜仲的鉴别、加工进行阐述:“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状如厚朴,折之多白丝为佳。用之,薄削去上皮,横理,切令丝断也。”这十分准确地指出了杜仲的特征,确立了“折之多白丝为佳”的鉴别标准。
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本草图经》一书,汇总调查成果,广征前代文献,对药物的记载更加全面深刻,对杜仲增补了大量新的内容,《本草图经》一书之外,金元著名医学家张元素、李昊、王好古等人,对杜仲的药性、药理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如王好古认为杜仲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经,风虚。”这一看法,后极受名医李时珍赞崇。
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和我国另一部著名药书《本草备要》对杜仲的药理、药效都作了详细阐述:杜仲色紫,味甘而辛,其性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能使筋骨相著。治腰膝酸痛,安胎等症。
《雷公炮炙论》详细记述了杜仲的炮制方法。文曰:“凡使,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和用一两炙之,尽为度。炙干了,细锉用。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也。”这一古老的炮炙工艺,现代虽已作了很大改进,但削去粗皮后炙炒的方法则一直沿用到今天。
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我国和前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大量药理和临床应用,都证明了杜仲为高质量的天然降压、降脂药物,治疗各期高血压症颇有成效,能降低肌体胆固醇含量,预防血管硬化。
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程铁明教授等国内医学专家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杜仲除了传统的医疗保健作用外,对增强记忆功能、镇痛、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都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独特的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日本专家报道,杜仲对血压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美国宇航局医疗保健专家认为,杜仲可促进人体骨骼和肌肉中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分解,有促进代谢、预防职业性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是理想的航空保健和中、老年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