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芑南
基本信息姓名:徐芑南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36.3.4
籍贯:浙江省宁波市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历:大学本科
工作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1]
简介浙江省镇海人,1936年3月生。195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他是我国深潜器高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早年主和创建的迄今我国最大的深海模拟实验设备和潜艇圆柱耐压壳结构强度稳定实验技术已成为各种潜艇、水中兵器和深潜结构研制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为我国向深海进军奠定了基础。[2]
荣誉80年代末作为总设计师成功地研制了300米仿人型常压潜水器,载人或无人双功能常压潜器,600米重型缆控作业型无任潜器,863计划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还任副总设计师研制成8631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为我国深潜器高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贡献。获江苏省第一届和无锡市第二届劳动模范;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特、一、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共9项;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光华基金一等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5项个人奖。[1]
成就徐芑南研究员是我国深潜技术的开拓者和著名专家之一,六十年代主持与创建了我国最大深海模拟试验设备群和潜水器耐压壳稳性试验技术;八十年代创造性地为我国自行研制了多型载人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是业内公认的载人深潜之领路人。为我国深潜技术、载人、无人多种潜水器设计、建造、应用以及海洋和深潜器工程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年率队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一千米记录,圆满完成试验任务。[1]
人物贡献长期从事潜艇、潜水器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应用研究和水下机器人工程研制开发,是中国最大的深海模拟试验装置的创建者。80年代中期后,主持(单人和无人)潜水装具,缆控无人水下机器人(ROV)和863无缆自治式水下机器人(AUV)工程开发研制,先后担任4个项目总设计师,获国家科技奖励1项,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科技奖励2项,上海市、省部级奖励5项。作为“八五”重点项目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项目总设计师,从设计、建造到进行太平洋深海试验,攻克种种技术难关,1995年带队胜利完成太平洋深海试验性能考核,获取到5300米深海底锰结核的照片和录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此项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特点他毕业即投身海洋装备事业,先后担任了四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创造性地研制了多型深潜器和水下机器人。他硕果累累,成为载人深潜领路人:他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硕果累累,上述研制的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当时的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他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八项,还多次获得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和科技功臣等荣誉。他培养锻炼了一批年轻人,为我们今天的深潜队伍打下了扎实的人才基础。02年他担任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带领国内50多家科研院所精英组成的科研攻关队伍,历经6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2007年完成了潜水器的设计、总装建造和水池试验。09年74岁高龄的徐老亲自担任海试现场副总指挥,在海试现场发挥了关键作用,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点,如载人潜水器的坐底方法、下潜上浮流程、应急技术等。徐总在水面的指挥调度清晰沉稳,是试验成功的重要保障。
他是潜水器海上试验的灵魂,在他的带领下,所有参试人员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1109米的记录,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