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岩
金沙岩金沙岩,坐落于龙门镇美内村双髻山腰,岩内供奉董公真仙,始建于宋建炎元年(1127年)。清乾隆《安溪县志》载:“金沙岩,在依仁双髻山之西。兴刹时,碧泉流出金沙,故名焉。”金沙岩乃坐西向东的天然石洞,上覆圆状巨石,远看酷似一朵蘑菇。洞中屹立一石,石上浮雕坐态的董公真仙,面带微笑,双眼直视,光头,袈裟服饰,双手藏袖,线条流畅,造型逼真。董公真仙坐像的前面是人工建筑的石门窗棂,门楣镌刻“金沙岩”三字。两旁的对联是:“金拂袈裟空色相;沙岩石洞悟禅机”。岩中还有联曰:“ 金点铁成真妙法;沙飞石走显神通”,“金玉尔音深戒董;沙泥不染实明公”。金沙岩四周以石环筑,圆形石室,分为内外,幽径相通。前室宽6米,深5.3米,高1.83米,洞中时袅香烟,幽雅异常。洞外南侧草坪上有一沉地巨石,石上凿一洞穴,为应山禅师埋骨处,骨灰罐已无存,穴上置一石雕僧帽。金沙岩周围奇岩怪石,茂林异花掩映其间,使岩宇更显得清凉幽静。岩下约十米处有一棵树,一折下树叶便流出红色叶汁,当地人称为“血树”,实为罕见。古往今来,金沙岩因其胜境而吸引许多文人墨客游览至此,并对其题诗赞美,赋词志胜。其中较出名的是吴春晖作的《金沙岩记》。金沙岩是宋代造神浪潮中的产物。之所以跨越近千年历史尚保存完好,既得助于村民百姓的积极保护,也得助于开放改革的时代强风使其焕发出应有的历史、艺术价值光彩。1991年3月4日,金沙岩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