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宽治
加藤宽治(1870年10月26日-1939年4月9日)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日本海军军人、海军大将。日本海军首屈一指的炮术家,对美七成论的坚定维护者,舰队派中心人物。因海军还有个更出名的加藤友三郎元帅,所以统称加藤宽治为小加藤。
炮术专家

福井县福井市出身、福井藩士・海军大尉加藤直方长男。海兵16期首席。战舰富士号(参见富士级战列舰)回航委员会分队长,通信舰龙田号航海长,1904年3月在当三笠号炮术长时就先于英国人而提出了“BROADSIDES FIRING”的集中控制炮火的方案,是个牛人。但这位牛人的运气不是很好,在黄海海战中受了伤向安保清种交了岗而没有参加有名的对马海战,没有亲眼看到俄国军舰被他发明的集中式炮火击沉.1905年2月任海军省副官兼海军大臣秘书,1907年1月和西宽二郎一起陪伴伏见宫贞爱亲王赴英国考察(加藤宽治是福井人,伏见宫有一块离宫在福井,伏见宫贞爱亲王是陆军大将,但想把长子弄去当海军,夏天去离宫时就把福井县离得近的海兵学生加藤宽治找来陪小伏见宫博恭王玩,当时小伏见宫14岁,加藤宽治19岁。日俄黄海海战中,小伏见宫是三笠号后炮指挥官的少佐第三分队长。伏见宫受伤以后拒绝了军医的救治,让军医先去处理重伤员,是赶来的炮术长加藤宽治少佐把他楞抱下去的,这两人的关系铁的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日后伏见宫博恭王成为军令部总长,加藤宽治在海军就没人敢惹了)。回国后任装甲巡洋舰浅间、筑波副长。1909年后任驻英中佐武官、当时日本向英国订购最后一艘主力舰金刚号战列舰,1909年8月,他从英国海军部获得了最新式的13.5英寸(343mm) 45倍径舰炮射击试验数据表,发现13.5寸炮的身管寿命长、射击散布面积小、命中率高。加藤还从维克斯公司得知该公司刚开发出14寸(356mm)舰 炮,但还未进行过射击试验,于是委托当时在英国的海军监督官武藤回国进行游说。经 过多方奔走,海军大臣斋藤实最终下令将“金刚”级的主炮口径改为14英寸,并委托维克斯公司进行设计试验。回国后任海兵学校教员,战列舰伊吹大佐舰长,1911年前往暹罗,参加国王拉玛六世加冕仪式。
反英亲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特别南遣支队司令官。带着1.46万吨的巡洋战列舰伊吹号和轻型巡洋舰筑摩号去前往澳洲海域对抗德国远东舰队,随后护送澳大利亚运兵船前往欧洲,参加加里波利登陆战。描述当时状况的壁画,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直悬挂在澳大利亚国会门厅中。“伊吹”号还是唯一一艘在战时接受英国海军部指挥的日本战舰,舰长加藤宽治与英舰“米诺陶” 号舰长共同指挥两舰,以交流战术。据说在澳洲受足了英国人的气。以后就成了一个反英美派,大战结束以后又担任日本赴德军事调查团团长,从那以后更是成了一个亲德派。小加藤注意到了一次大战中德国在火炮,飞机和潜水艇等技术上其实领先于英法这一事实,这就可以帮助日本海军解除在日英同盟以后再不能得到英国在海军技术上帮助的后顾之忧。而当时的德国海军当局和一般德国人出于对英法的憎恶又主动地对日本开放各种机密,比如巴黎媾和协定(凡尔赛条约)所禁止德国拥有的2200吨级潜水艇(U142号艇)的柴油发动机和二次电池的实物就由三菱造船偷运回了日本。当时英美法等国对日本和德国之间的这种私下交易有所察觉,抱有很大疑虑。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德日之间还有一份秘密备忘录。德国海军大臣特罗达中将(Adolf von Trotha,日德兰海战时的德国公海舰队参谋长)和小加藤之间秘密签有一份一开始是“个人合同”文字的备忘录,主要内容为三点:1. 德国潜水艇图纸全部交给日本。2. 德国向日本派遣两名已经编入预备役的潜水艇军官。3. 日本在德国技术上所作改善,在德国能够采用的时候全部交还德国。日本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听了调查团的原敢二郎中佐的报告后吓得魂飞天外,虽然备忘录上写明了“个人合同”这几个字,但这东西实质上就是一种德日海军协定,立即命令驻法海军武官大角岑生大佐和驻英海军武官饭田久恒处理此事,一定要销毁这份备忘录。处理这件事花了将近一年,总算把那份让人想起来就心惊肉跳的东西从德国人要回来销毁了,但是想把小加藤宽治编入预备役的想法却没有能够实现。
海军协定1916年调任炮兵学校校长,晋升少将。1918年先后任第五战队司令、将官会议议员、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1920年任海军大学校长,同年晋升中将。华盛顿会议海军首席随员,、华盛顿海军条约(主力舰英美日5:5:3)的坚决反対派、和条约赞成派的主席全权代表加藤友三郎激烈対立,当时的英美媒体把加藤友三郎称作“大加藤”,而把无论是官位,还是职位都没有大加藤大的加藤宽治称作“小加藤”。小加藤和大加藤之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争吵,争吵的中心就是这个60%的比例。因为军令部的计算是希望这个比例为70%。这是日本海军名参谋佐藤铁太郎计算出来的。加藤宽治认为,“日美海军为争夺太平洋的支配权,以及日美两国围绕‘中国宝库’引发的经济战,必然导致日美海军的争霸战,而日本不利于持久战。……美国工业实力雄厚,平时没有必要保持大军备,即使用由于日本同等或劣等的常备兵力,仍能在战争爆发后及时扩充舰队,保持安全。而像日本这样在资源和工业上都居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平时不拥有强大的常备兵力,一旦危急就无所依靠。”加藤还声称,日本作为主权国家,本应享有与美国同等的军备,保持70%已是最大让步。如果作为作战用兵的一个参考,这个所谓“七成论”也没有什么大错,起码这个一定要维持相当数量的海军兵力的结论肯定受欢迎。但是如果把这个仅仅是从历史上的战例统计出来的数字神圣到绝对教条的地步,也只有日本人才会那么做。现在小加藤就是拿着这个“七成”教条作武器和大加藤做不屈不饶的斗争,坚决反对大加藤去钻英美下的套。但大加藤决心已定,论官职论功劳论资历小加藤比大加藤差的太远,小加藤进海兵时候的教官就是已经是大尉了的大加藤,小加藤反大加藤反不出名堂,就这样日本在这个海军协定上签了字。对于这一结果,以加藤友三郎为代表的对美温和派认为,要避免与美国对抗,就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海军军令部部长加藤宽治为代表的对美强硬派对此结果咬牙切齿,在日本接受美国提出的裁军比例的当晚,加藤宽治就挥泪狂呼:“对美国的战争开始于今日!我们一定要报仇!
废除条约1922年任海军军令部次长、第二舰队司令、横须贺镇守府司令。1926年12月到1928年12月任连合舰队司令长官兼第1舰队司令长官,1927年4月1日晋升海军大将、推行了无休息高强度训练,1929年1月,铃木贯太郎转任侍从长后升任海军军令部长,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批准时是巡洋舰対美7成论强硬反対者、和滨口雄幸首相、财部彪海军大臣対立、提出政府侵犯了统帅权独立、1930年6月条约批准后加藤宽治就向财部彪提出辞职,并向财部彪出示了《弹劾浜口内阁上奏书》,要浜口和财部对“统帅权干犯事件”负责来达到废弃伦敦条约的目的,在副官末次信正鼓励下于6月10日单独上奏昭和天皇,面呈了辞职书,在此之前的5日,末次也趁给天皇讲课的机会,贩卖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第11条和第12条,就是这个统帅权问题,官司就一直打到了昭和天皇那儿。因为天皇没作声,所以后来在西园寺公望,冈田启介的斡旋下,以财部彪也辞去海相的条件,众议院,贵族院和军事参议院还是通过了伦敦条约。这样这个“统帅权干犯”就暂时没人提了。海相和军令部长辞职,海军次官山梨胜之进中将和军令部次长末次信正中将被免职,海军人马大换班。海相换成了安保清种,军令部长换成了谷口尚真。海军条约派的人物在随后几年都被清洗出去、1934年12月22日,舰队派的最强硬人物加藤宽治大将在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废弃华盛顿条约以后,参拜了位于多摩墓地的5月30日刚刚去世的元帅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的墓地,向他报告东乡晚年的两大心愿,统帅权独立和废除军备条约已经胜利完成,大将可以安息了。、1935年11月2日退役。1939年、脑出血死去。儿子加藤孝治海军中佐,陆军大将・武藤信义女婿、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