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背肌筋膜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病名概念】因劳损或风寒湿邪侵犯,导致胸背筋膜、肌肉损伤、粘连或变性,刺激神经引起疼痛,称胸背肌筋膜炎。

【功能解剖和损伤机制】

1.胸背肌包括表层的胸背筋膜,以下分别为斜方肌、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这些肌肉都与肩胛带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以肩胛骨为附着点。所以,上肢运动也包括这些胸背肌的运动。长期的单侧上肢劳累,容易引起胸背肌的损伤。

2.支配胸背肌的胸神经背支穿越大菱形肌和方肌,而这两组肌肉肌纤维行走方向是交叉的。因此,任何一组肌肉损伤可导致胸神经背支8顿而发生疼痛。

【病因】1.劳损 长期伏案工作、单上肢运动或肩背重物,引起胸背肌筋膜损伤。

2.风寒湿邪侵犯,导致胸背肌肉损伤。

【诊断】 临床表现

患者初起感胸背不适,麻痹胀感,逐渐出现疼痛,有时牵涉胸痛,胁痛;一侧上肢运动时,背痛加重。

诊断依据

1.胸背通和牵涉胸胁痛。

2.上部胸椎旁或肩胛内侧有压痛或触及索状改变,压痛。

3.影像学诊断未发现胸椎及肺心病变。

鉴别诊断

1.胸肋软骨类:指7、8、9、10肋胸廊前缘组成的肋软骨,因慢性损伤性炎症、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

2.与劳损性胸椎侧凸症相鉴别。

3.排除呼吸道疾患、冠心病、胆囊和胃肠疾病,以及妇女乳腺病变。

【治疗】1.理筋 本症主要是理筋,临床常用以下方法。

(1)胸背膏摩药烫,如肌肉粘连严重结合拔罐疗法。

(2)针刺:痛点阿是穴、附分、肺愈、膏肓、厥阴俞、天宗等穴,或加电针。

(3)推拿理筋或配合膏药外贴,如回阳玉龙膏等。

2.练功疗法 参照“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第十式挺胸后伸式。

治疗注意事项

胸背部针刺穴位,除华佗夹脊穴之外,注意不要超5分,以免损伤胸膜。

【预后】本症主要诊断明确,一般经1~2周治疗,可以康复。如经久不愈,可继发胸椎侧凸。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